【摘 要】
:
温稠密物质广泛存在于行星内核及惯性约束聚变的内爆路径中,温稠密物质的物性参数对于理解行星内部磁场的产生以及惯性约束聚变的靶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温稠密物质中的金属-非金属转变是极端条件下材料物性研究中的重要科学问题,而直流电导率是判断温稠密物质中金属-非金属转变是否发生的最直接依据。当前对于温稠密物质中的直流电导率往往是通过测量光学反射率结合Drude模型获得,但在金属-非金属过渡区由于传导电子的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稠密物质广泛存在于行星内核及惯性约束聚变的内爆路径中,温稠密物质的物性参数对于理解行星内部磁场的产生以及惯性约束聚变的靶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温稠密物质中的金属-非金属转变是极端条件下材料物性研究中的重要科学问题,而直流电导率是判断温稠密物质中金属-非金属转变是否发生的最直接依据。当前对于温稠密物质中的直流电导率往往是通过测量光学反射率结合Drude模型获得,但在金属-非金属过渡区由于传导电子的局域化,Drude模型不再适用,通过Drude模型获得直流电导率的方法失效。金属-非金属转变还可通过光学反射率进行判断,通过光学反射率的变化特征结合电导率的理论计算判断金属-非金属转变的发生。本论文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对温稠密金流体在膨胀过程中的金属-非金属转变过程进行了研究,利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分子动力学对温稠密物质物性参数进行了计算,在实验上分别基于黑腔内的硬X射线和基于短脉冲质子束的加热产生了温稠密金流体,利用VISAR分别获得了时间分辨的膨胀速度和反射率,结合一维辐射流体模拟和第一性原理的计算分别计算了膨胀路径上的直流电导率和光学反射率,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对膨胀的温稠密金流体在从固体密度到六分之一固体密度、温度范围在5000K-20000K的热力学区间,计算了其结构参数、光学参数和电学参数。研究发现随着密度的减小,其动态电导率由金属特征变成非金属的特征。根据计算的动态电导率通过Drude模型或Drude-Smith模型拟合出直流电导率。根据中心峰值的移动、直流电导率对温度斜率的改变以及电荷密度分布中出现非连接的“网络”判断膨胀金流体的金属-非金属转变发生在三分之一固体密度处。2.利用黑腔内的L带X射线对金样品加热产生温稠密金流体,结合光学反射率测量和第一性原理的计算研究了其在膨胀过程中的金属-非金属转变过程。通过VISAR诊断反射层的膨胀速度结合一维辐射流体模拟获得反射层的平均密度和平均温度,利用第一性原理方法计算了温稠密金流体在不同平均密度下介电函数,然后通过求解Helmholtz方程计算了反射层在演化过程中的反射率变化,并与实验测量的反射率进行了比较。根据时间分辨的光学反射率的突变,计算了反射层的平均直流电导率,其计算结果小于2000S/cm,据此判断反射率的突变点发生了金属-非金属转变。3.在星光Ⅲ装置上利用皮秒激光与圆筒靶作用产生的准直质子束对金样品等容加热,产生了温稠密金流体;通过VISAR诊断的膨胀速度结合一维辐射流体模拟,判断被质子束加热的金样品的温度达到1.4eV;结合第一性原理计算的介电函数和Helmholtz方程计算了温稠密金流体在膨胀过程中的反射率演化并与实验测量的反射率进行了比较,发现计算的反射率要明显低于实验测量结果;反射率的差异主要来自于基于第一性原理计算的介电函数存在的能量偏移。
其他文献
基于快脉冲的丝阵Z箍缩动态黑腔被认为是一种非常具有前景的X射线间接驱动惯性约束聚变途径。Z箍缩负载可以将脉冲功率装置储存的电能高效地转换成X射线,因而在惯性约束聚变以及高能量密度等离子体物理研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脉冲功率装置驱动的惯性约束聚变研究而言,多大的驱动能力能产生足够强的辐射来驱动靶丸内爆实现聚变和高增益,不同驱动装置脉冲电流波形和幅度对Z箍缩内爆过程及其辐射特性有何种影响,能否通过
冲击加载下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是物理学、力学与材料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共同关注的基础科学问题,相关研究在航天航空、汽车工业以及武器研制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从根源上来看,材料的塑性变形是微介观尺度位错等缺陷被外加载荷激活并随时空演化的结果。冲击加载下材料的塑性变形是一个超快动力学过程,变形过程不仅涉及位错等缺陷的大量生成与演化,还涉及应力的急剧增加与松弛。要深入认识这样一个超快动力学过程,需要与之匹
真空弧放电产生的离子种类多,离子电荷态高,而且引出离子流强大,所以广泛应用在镀膜沉积、离子注入、强流离子加速器等领域。特别地,金属氘化物阴极真空弧放电可以提供强流氘离子束,常用作密封中子管离子源,用来产生高产额中子,在石油探井、中子活化分析、无损检测等领域有重要应用。尽管真空弧放电在工业上应用广泛,而且研究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但直到现在,真空弧放电过程还没有被完全理解。而且研究人员的关注点基本都
在聚变堆结构材料表面制备阻氚涂层是降低氚渗透造成的材料损伤以及放射性危害,维持氘氚燃料自持循环的有效途径之一。钒合金具有优良的高温力学性能和低活化特性,是聚变堆中候选的结构材料,但氢同位素在其中的渗透率远高于其他候选结构材料(RAFM钢、SiCf/SiC复合材料),并易形成氢化物。采用“基体渗铝+氧化”制备的以富Al合金为过渡层、Al2O3膜为外层的铝化物阻氚涂层体系具有化学性能稳定、自修复能力强
铀及其合金材料在核能和国防工业领域中有重要的应用。金属铀具有很高的化学活性,在氢气氛环境中易发生氢化腐蚀。铀的氢腐蚀是一种特殊的点状腐蚀,氢腐蚀表面破裂,导致材料表面完整性缺失和力学性能降低。另外,氢腐蚀反应产物极易自燃,氢化物粉末往往会形成放射性气溶胶并污染环境。铀及铀合金的氢化腐蚀被认为是工程应用中的重要危害之一,因此,无论是从工程应用还是基础研究层面考虑,关于铀的氢腐蚀行为、机制和影响因素的
在强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烧蚀过程可以驱动一个向内传播的压缩波,控制激光驱动波形,可以实现强冲击加载或准等熵加载等多种压缩方式,这使得大型激光装置成为一种极具潜力的材料压缩特性实验研究平台。然而,要在激光装置上开展材料压缩特性研究,除了建立高压材料加载方法之外,还需要发展相应的材料压缩及热力学状态参数诊断方法。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技术(Extended X-ray Absorption
在处理光学信号与信息的过程中,非互易性器件由于其可以对光进行单向控制的特性而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基于光腔与原子、机械振子耦合的腔混合系统在量子信息处理、构建可控量子网络以及精密测量等多领域也表现优异。因此,本文将主要研究利用腔混合系统实现光学非互易传输。我们首先考虑原子系综与光腔耦合的非线性系统。通过利用原子系综增强与光腔耦合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实现高隔离率的强光信号光学隔离器。我们发现原
不可压Navier-Stokes方程具有广泛的应用,其数值求解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具有复杂流动区域的问题。本文从偏微分方程和数值方法两个方面研究了一类求解不可压Navier-Stokes方程的向量型动理学BGK(Bhatnagar-Gross-Krook)模型,我们还研究了相应数值方法的边界处理,并讨论了它们的精度和稳定性。本文包含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从偏微分方程的角度,我们证明了一类离散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