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纤维素酶微生物的选育及混菌发酵纤维素的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k_john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研究中,以校园里枯树中腐朽的木屑、农村常年堆积的腐烂稻草及腐殖土和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食草动物粪便作为优良菌源,采集样品,通过CMC选择培养基与滤纸培养基分离纯化得到能降解纤维素的菌株。根据菌株在刚果红染色后的CMC选择培养基上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的大小初步判断其产酶活力。将产酶活力较高的菌株接种至产酶培养基中复筛,用比色法测定各菌株的CMC酶活力。综合比较,霉菌B5和细菌D6这两株分别是降解纤维素的高效真菌和细菌。将B5和D6作为后续实验研究所使用的出发菌株。形态和性能鉴定表明:B5属于青霉属(Penicillium),记为P.sp.;D6属于大肠杆菌属(Escherichia),记为E.sp.。   为了进一步提高选定微生物的产酶活力,以P.sp.和E.sp.为出发菌株,用紫外线照射诱变。选择致死率50~90%的诱变剂量处理菌悬液后经初筛和复筛,得到产酶活力较高的5株突变株,分别为P.sp.Mu22、P.sp.Mu32、P.sp.Mu39、E.sp.Mu34、E.sp.Mu45,相比出发菌株,产CMC酶活力分别提高了1.54、1.78、1.84、1.68、1.76倍。   通过比较时间、温度、pH值及接种量对突变株产酶的影响,对5株突变株的液体产酶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其中,P.sp.Mu22最佳产酶条件为:培养时间5d、温度30℃、pH5.5、接种量10%;P.sp.Mu32最佳产酶条件为:培养时间5d、温度28℃、pH6、接种量9%;P.sp.Mu39最佳产酶条件为:培养时间5d、温度30℃、pH6、接种量9%;E.sp.Mu34最佳产酶条件为:培养时间6d、温度30℃、pH6.5、接种量9%;E.sp.Mu45最佳产酶条件为:培养时间6d、温度30℃、pH6.5、接种量9%。   研究了酿酒酵母与选育的5株突变株的混菌发酵。首先测定了酿酒酵母产酒活性,其在温度30℃、转速100r/min、接种量3%,培养时间为3d的条件下葡萄糖转化为乙醇的产率可达73.25%。其次,用混菌发酵法发酵含有经机械粉碎和稀酸处理的小麦秸秆、稻草与玉米棒等纤维素生物质的液体发酵培养基。结果表明:选用总质量相同的小麦秸秆、稻草、玉米棒纤维原料发酵后酒精产率依次为:小麦秸秆>稻草>玉米棒。5株纤维素降解菌突变株P.sp.Mu22、P.sp.Mu32、P.sp.Mu39、E.sp.Mu34、E.sp.Mu45与酿酒酵母混菌发酵,突变株P.sp.Mu39结果最好,小麦秸秆、稻草、玉米棒纤维原料转化为酒精的产率分别是12.32%,10.33%和15.85%。
其他文献
硫作为生命活动的必需元素之一参与很多的细胞代谢过程。含硫化合物在维持细胞的氧化还原坏境、调控基因表达、缓解重金属的毒害和防御病虫害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土壤中,硫主要以硫酸盐和亚硫酸盐的形式存在。细胞吸收硫后经胞内ATP硫酸化酶(ATP sulfurylase,ATPS)和5’腺苷磷酰硫酸激酶(adenosine5-phosphosulfate kinase,APSK)的活化,可进一步进行硫的还原
硫代葡萄糖苷是次生代谢产物,主要存在于双子叶被子植物中。硫代葡萄糖苷可作为抗微生物制剂、杀虫剂和天然熏蒸消毒剂,异硫氰酸酯是其多种降解产物中的一种。异硫氰酸酯除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