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及目的:早产儿呼吸暂停(apnea of prematurity,AOP)是由早产儿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引起,指呼吸停止超过20秒,或不足20秒但伴有心率、血氧饱和度下降或发绀。临床上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方法主要有物理刺激、吸氧治疗、辅助通气及甲基黄嘌呤类药物治疗。最常用的甲基黄嘌呤类药物有枸橼酸咖啡因(caffeine citrate)和氨茶碱(aminophylline)两种。过去氨茶碱被广泛用于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近10年多以来国外关于咖啡因治疗早产儿的研究越来越多,已发现咖啡因无论是药物安全性和AOP防治效果的提高,还是预防早产儿并发症、改善早产儿近远期预后方面都明显优于氨茶碱。而国内由于枸橼酸咖啡因药品引进较晚、缺乏大样本临床试验来评估咖啡因在国内早产儿中的临床应用,近2年国内仅有几家三级甲等医院的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中开始尝试用咖啡因替代氨茶碱治疗AOP,尚没有普及至地方医院。目前国内关于咖啡因和氨茶碱治疗早产儿的报道较少,其中或样本例数少,或侧重于比较两种药物对AOP的疗效或副作用。目前需要有大样本临床试验全面评估咖啡因和氨茶碱在早产儿临床应用中的近远期效益,包括比较分析两种药物对AOP的疗效,对辅助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的影响,对呼吸系统并发症及其他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这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另外,目前国外关注的焦点在于咖啡因用药时机的不同对早产儿临床结局有怎样的影响。而国内由于咖啡因治疗起步晚,治疗方案多采用FDA公布的标准剂量方案,而临床实践中咖啡因应用时机的选择相差甚异。本文回顾性比较了枸橼酸咖啡因和氨茶碱在早产儿中的临床应用,为大样本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提供证据支持。方法:本研究收集2013年11月至2016年2月于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NICU住院且符合条件的早产儿176例,按照用药类别分为两组,咖啡因组(C组)92例,氨茶碱组(A组)84例,统一设计调查表,通过查询患儿住院病历及病案信息获得基本数据并按需进行整理计算,比较两种药物对AOP的防治效果、对呼吸系统及其他系统短期预后的影响及副作用。结果:C组与A组患儿基本情况无明显差异,对AOP治疗效果比较:C组患儿停药后AOP复发20例,上调呼吸支持者2例;A组患儿停药后AOP复发42例,上调呼吸支持者10例;两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对呼吸支持时间和住院时间的影响:与A组相比,C组患儿住院天数平均减少9.64天,出院时矫正胎龄(即经后龄:post-menstrual age,PMA)平均降低0.64周,停氧时PMA平均降低0.87周,住院费用平均减少11 767.75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早产儿并发症的影响:重度BPD发生率、严重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检出率、脑损伤发生率、感染发生率,C组明显低于A组,有统计学意义;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发生率、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需要治疗率、ROP检出率、脑室内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IVH)发生率及重度IVH比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发生率、贫血发生率及输血治疗比例,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咖啡因副作用出现率低于氨茶碱。结论:1.咖啡因治疗AOP与氨茶碱相比,副作用更低,停药后AOP复发率低。2.与氨茶碱比较,咖啡因能够缩短早产儿呼吸支持时间和住院时间。3.咖啡因较氨茶碱更能减轻BPD及ROP的严重程度。4.咖啡因与氨茶碱相比,能够减少脑损伤及感染等早产儿并发症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