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血药替卡格雷中间体合成工艺优化

来源 :湖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替卡格雷(Ticagrelor)作为新型的环戊三唑磷嘧啶类小分子化合物,是一种拥有选择性且作用可逆的抗凝血药,同时它也是第一个口服型的抗结剂。本文对合成替卡格雷的三个关键中间体的合成工艺分别进行了工艺总结,并选择合适的路线进行工艺优化,完成工艺的小试研究。中间体Ⅰ为反式-(1R,2S)-2-(3,4-二氟苯基)-1-氨基环丙烷,本文分别以3,4-二氟苯甲醛和邻二氟苯为起始原料研究了两条合成路线。路线I:以3,4-二氟苯甲醛为起始原料,依次经过缩合、酰卤化、酯化、不对称环丙烷化和霍夫曼降解,得到中间体I,最终与D-扁桃酸成盐进行拆分纯化。通过改进的合成路线和后处理方法,最终经7步反应制得目标产物,成盐后总收率达到了32.5%,比文献报道的收率(20%)提高了62.5%。路线II:以邻二氟苯为原料,依次经过付克酰基化反应、酯化反应、不对称还原、环合、环丙烷化、水解、胺化、霍夫曼重排和成盐反应得到中间体I的扁桃酸盐,该工艺每步收率均在80.0%以上,总收率可达41.3%。比较两条路线,前者容易产生消旋体,需要进行拆分,但整个工艺操作简单,反应条件容易控制;后者的对映选择性较好,所得化合物不需拆分,总收率较高,起始原料也便宜易得,需要进行不对称还原反应。综合比较,路线II的原料成本更低,工艺稳定,更适宜工业化。中间体Ⅱ为2-[[(3aR,4S,6R,6a S)-6-氨基四氢-2,2-二甲基-4H-环戊烯并-1,3-二氧杂环戊烷-4-基]氧基]乙醇。本文以D-核糖为起始原料,依次经甲基化和羟基保护反应,碘代反应,开环、羟胺化反应,环合反应,氢化开环、脱苄基反应,氨基保护反应,醚代侧链反应,氢化脱保护反应,成盐反应制备出中间体II,总收率为18.6%。在合成过程中研究了“一锅法”工艺,使得工艺路径缩短;同时,对油状化合物采用析晶的方法代替柱纯化;在最后四步合成反应中,本文仅对反应液经过简单处理后直接投入下一步反应中,简化了实验操作;对目标产物采用了成盐析晶法纯化,效果明显。与以往工艺相比,本文研究方法具有成本低的优点,最初的原料来源丰富,合成工艺操作简单,能够满足工业要求。中间体Ⅲ为4,6-二氯-2-(丙硫烷基)-5-氨基嘧啶。本文以乙酰氨基丙二酸二乙酯和硫脲在碱性环境下直接发生环合反应,然后与溴代丙烷发生丙基化反应合成乙酰氨基嘧啶中间体,再由三氯氧膦进行氯代,最后经过水解反应得终产物。本文工艺为创新路线,不仅缩短了工艺,而且避免了叠氮类化合物的使用。唯一不足的是,目前所得的样品纯度只有78.0%,杂质较多,仍需要对样品进一步纯化研究。本文最后主要从拆分剂、溶剂、重结晶溶剂种类,以及拆分温度和拆分剂的化学计量五个方面对影响中间体I的消旋体拆分结果的因素进行了探讨,最终找到了最适宜的拆分方法:D-扁桃酸为拆分剂,中间体I的消旋体与拆分剂摩尔数比为1:0.6,乙酸乙酯为溶剂,拆分温度为30℃,冷却温度为25℃。最后目标产物的拆分收率为67.3%,经乙酸乙酯进行重结晶纯化后,比旋光度为[?]D25(28)-964.?(浓度为1 g/100 mL,溶剂为甲醇),纯度为99.9%。
其他文献
四频差动激光陀螺用法拉第效应来解决闭锁理论上比二频机抖方案优越,但工艺上的难度,导致其优越性未能很好地发挥。为了提高四频差动激光陀螺的工程性能,法拉第室的优化设计
随着现代化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深化,停车难问题日益严重,现代自动化立体车库,是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出现的一种崭新的技术,也是一种处于发展中的技术。为了
目的 建立兔VX2细胞系,并研究热疗对兔VX2肿瘤的体外侵袭力的影响。 方法 采用组织块法和消化法结合对兔VX2肿瘤进行原代培养,体外传代观察,传代40次并对培养细胞进行形态学
数学教学本质上是一种数学思维的培养与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思维导图教学的开展,是完成这种思维与体系构建的路途之一。小学数学教师要鼓励学生制作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之中
目的对2014年开封市水产品流通和加工环节中分离的创伤弧菌进行耐药性测定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型研究,为创伤弧菌引起食源性疾病的治
目的:探讨世界卫生组织(WHO)胸腺瘤分类法与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以及胸腺瘤临床分期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WHO胸腺瘤分类方法对68例胸腺瘤进行病理分类,比
前言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近20年来世界上多数国家呈上升趋势。大肠癌传统检查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传统的纤维结肠镜和结肠气钡双对比造影无法对大肠癌肠壁以外腹腔
本法是通过对比干物的不同检测方法进行分析,明确DE值定义并找出各环节最佳的DE值的检测方法,以指导生产。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外周血CK20 mRNA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巢式RT-PCR技术,以结肠腺癌细胞株HT-29作为阳性对照,研究50例各期胃癌患者和10例良性胃病患者、10例正常人外周
研究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炎症性肠病的一种,它是一类与免疫相关且病因未明的肠道炎性疾病,目前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与环境、遗传、感染与肠道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