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蒙古族主体意识变化研究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j11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体意识的研究和探讨成为我国近年来哲学和人文科学的热点问题,是由我国正在进行的政治体制的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决定的,反映了我国现时代观念转换的必然性。主体意识作为社会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十分关注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告诉我们,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产生的根源和基础。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一方面,历史唯物主义还认为,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前提下,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既促进了主体意识的觉醒和主体意识的普遍增强。又出现了主体意识缺失的现象。为每个人或每个民族主体意识的实现提供保障已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长期以来我国忽视和压抑主体意识的社会氛围,人们在不断开放和改革的实践中,主体意识得到了空前的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选择和运行使我国人民的主体意识的状况发生了深刻变化,我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开放效应、竞争原则及由此带来的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使我国各民族的民族主体意识得到了普遍增强。主体意识的提高总的来讲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但如果主体意识脱离社会存在,违背客观规律和社会根本利益,也会产生消极的后果。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主体意识的增强既是民族过程的必然反映,有着促进各民族繁荣和发展的积极作用,也有妨碍民族团结、影响社会稳定等方面的消极因素。对于中华民族之一的蒙古族也不例外。而这些问题能否成功解决深刻的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前景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主要围绕着蒙古族的历史、文化、教育等方面入手,主要阐述如何构建和提升蒙古族主体意识的路径。
其他文献
军队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军事人才,而军校是军队培养军事人才的主要场所,军校学员思想政治教育担负着培育人才思想政治素质的重任。网络的出现,使军校学员接受的信息量空前增大,网
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是中国共产党依据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紧密围绕中国国情及具体实际,在实践中形成的解决民族问题,实现各民族繁荣发展的一系列举措和措施。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是民族地区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更多的学生进入大学进行深造。近年来大量来自区内外的各民族学生选择来内蒙古高校就读,形成了具有鲜明地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旨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文化需求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由此衍生出的文化权利属于公民基本人权保护范畴。农村文化服务体系不但
两性平等和妇女发展是人类追求全面、自由发展的永恒主题之一,两性的平等程度和女性的发展程度是衡量一个社会进步程度的普遍尺度,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始终追求的重要目标和得以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大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急剧增加。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政策使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高等教育已由精英化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目前,我国高
信仰作为支配人类精神生活的最高意识形态而存在,对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都有其特殊的意义,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信仰能够引导人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形成强大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