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特发性炎性脱髓鞘疾病的相关免疫学研究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zhi_1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从疾病的诊断、队列建立以及治疗三个方面对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特发性炎性脱髓鞘疾病(idiopath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diseases,IIDDs)进行相关研究。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 4,AQP4)自身抗体(AQP4-immunoglobulin G,AQP4-Ig G)、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yelin Oligodendrocyte glycoprotein,MOG)自身抗体(MOG-immunoglobulin G,MOG-Ig G)以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自身抗体(GFAP-immunoglobulin G,GFAP-Ig G)是这类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关键,随之构建的实验室检测平台也是后续深入研究的基础;而队列的建立有利于患者随访及进一步管理;在疾病治疗方面,通过对患者特异性抗体分泌细胞的分析以及致病关键因子的研究有利于指导治疗,并提供潜在的治疗靶点。研究方法:本研究纳入2017年3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眼科的IIDDs患者共109例;并通过基于细胞的间接免疫荧光法(Cell-based assay,CBA)检测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相关自身免疫性抗体。统计IIDDs患者自身抗体检测结果,并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影像学特征以及治疗方案进行分析。同时对于个例进行抗体分型检测分析,包括Ig M、Ig G1、Ig G2、Ig G3、Ig G4分型。在无外源抗原存在前提下,对AQP4-Ig G抗体阳性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NMOSD)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进行体外培养,加入IL-2、R848细胞因子,流式细胞分析B细胞亚群中CD19+CD38+CD27+细胞,即抗体分泌细胞(Antibody secreting cells,ASCs)所占比例;同时收集细胞培养上清,应用CBA法检测上清是否产生特异性抗体。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B lymphocyte activating factor,BAFF)作为NMOSD发病中的关键因子,或能够成为NMOSD的治疗靶标。本研究通过全转录组测序、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磁珠分选细胞、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等实验研究BAFF可能的调控分子,探讨BAFF的分子调控机制,并试图寻找潜在的诊断标志物及治疗靶点。结果:1.109例IIDDs患者中,AQP4-Ig G阳性63人,占57.8%;MOG-Ig G阳性12人,占11.0%;GFAPα-Ig G阳性26人,阳性率34.9%;其中AQP4-Ig G、MOG-Ig G双阳性3例。2.通过对IIDDs队列分析总结患者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抗体检测结果等,详见第二部分。3.通过个案分析发现抗体分型检测的必要性:(1)一例极后区综合征的患者AQP4-Ig G检测结果判读存疑,进行抗体分型检测显示AQP4-Ig G1以及AQP4-Ig M明显阳性。(2)一例临床考虑MOG脑脊髓膜炎的患者进行MOGIg G检测结果判读存疑,进行抗体分型检测结果显示MOG-Ig G1强阳性。4.与健康对照组相比,AQP4-Ig G阳性患者PBMC在无AQP4抗原刺激条件下,加入IL-2、R848因子体外培养后,ASCs明显增多;同时培养基上清CBA法检测AQP4-Ig G阳性。5.NMOSD患者单核细胞中人肺腺癌相关转录本1(Metastasis associated lung adenocarcinoma transcript 1,MALAT1)、BAFF表达明显升高,mi R-30b-5p表达明显下降,BAFF表达与mi R-30b-5p负相关;同时MALAT1能够结合并负调控mi R-30b-5p。结论:本研究建立了福建省首个神经免疫性疾病实验室抗体检测平台。在疾病诊断方面,通过对IIDDs患者进行抗体检测以及临床资料的分析,提示抗体检测、抗体分型检测对这类自免性抗体介导疾病诊断、治疗的必要性。在疾病治疗方面,NMOSD未来的治疗趋势聚焦于靶向特异性的抗体分泌细胞或关键因子。在无体外抗原存在下成功刺激出ASCs,同时在培养上清中检测出特异性抗体,提示患者外周血存在特异性抗体分泌细胞,不仅能够指导治疗,为后续开展进一步关于ASCs细胞实验奠定基础,这种实验方法也是自身抗体介导性疾病研究特异性B细胞的重要手段。BAFF作为NMOSD的关键作用因子,对BAFF调控因子的研究或许能够为疾病提供潜在的治疗靶点。综上所述,对于IIDDs的系列研究,一方面无论是从诊断还是治疗方面加深了对疾病的理解,同时平台以及多种实验方法的建立可作为后续深入研究的基石。
其他文献
目的:(1)对比及评价美貌人群、福建地区口腔医生和口腔医学生的微笑美学特征;(2)调查福建地区普通人群的微笑美学观点;(3)探索微笑美学对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方法:(1)通过网络搜索引擎收集100位美貌人群的正面微笑图像,并使用单镜头反光相机(D5300,Nikon Corp,Japan)采集100位口腔医生和100位口腔医学生的正面微笑图像。将所有图像导入图像处理软件,测量评估
目的:阑尾拥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可以发挥淋巴器官功能。研究表明阑尾的存在,可能更利于肠道有益菌生长,对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有重要作用。然而,阑尾对肠道微生态影响的研究较少,现有的报道以及我们前期的研究显示阑尾切除后肠道细菌发生了显著变化,并可能与部分疾病的发生相关。检索数据库发现,目前尚无阑尾对肠道真菌影响的报道。本研究将通过ITS2测序,研究阑尾切除后肠道真菌的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阑尾与肠道微生态关
目的:探究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E.faecalis)诱导的慢性根尖周炎(Chronic Apical Periodontitis,CAP)对高脂血症大鼠全身炎症细胞因子和主动脉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32只5周龄雄性SD大鼠分别经正常饮食和高脂饮食喂养12周,其中在第6周时经血脂检测确认高脂饮食喂养组高脂血症形成,此后按以下随机分组构建CAP模型或行假手术,具体分组
【目的】研制用于筛查ter W基因阳性型肺炎克雷伯菌的平板并对其进行性能评价;主动筛查并分析福建地区健康人群肠道中ter W基因阳性型肺炎克雷伯菌定植情况、分子学特征、耐药模式等,有助于对ter W基因阳性型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感染的溯源、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患者中分离的198株肺炎克雷伯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人多生牙来源根尖牙乳头牙细胞(apical papilla cells of human supernumerary teeth,APCs-S)与人多生牙来源牙髓细胞(dental pulp cells of human supernumerary teeth,DPCs-S)并对比二者生物学行为差异。构建无翼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成员5a(wingless-type MMTV in
目的:通过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及RT-PCR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ALL)细胞株Nalm6和人正常B淋巴细胞株(BCELL)细胞中TAOK1甲基化及Micro RNA-155-5P(MiR-155-5p)表达水平。同时探讨慢病毒敲低Nalm6细胞中MiR-155-5p及阿扎胞苷对肿瘤细胞的生物学及对TAOK1基因和蛋白的影响。并对Mi
【背景】肢端肥大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其原因大多与分泌生长激素的垂体腺瘤相关。对于术后腺瘤残留者、肿瘤复发者,或者不适合于手术的患者,可考虑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SRS)和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Fractionated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FSRT)这两种放射治疗方式在垂体瘤治疗中被广泛应用。【目的】我们进
背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病。对于DR的早期治疗,尚缺乏有效的方法。视网膜小胶质细胞是视网膜的常驻免疫细胞,可以通过释放神经保护因子和抗炎因子参与免疫防御。视网膜微环境的细微变化即可引起小胶质细胞激活,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可以通过释放大量炎症介质,进一步加重视网膜损伤。近年来,随着对DR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视网膜小胶质细胞的活化
目的:通过检测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儿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验证OSAHS患儿体内存在系统性炎症反应,探求儿童OSAHS特异性血清学标志物,以早期诊断疾病及预测疾病的严重程度。方法:选取2019年06月至2020年02月就诊的83名OSAHS患儿作为实验组(OSAHS组),同期无打鼾症状的83名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两组间年龄、性别、BMI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具有可比性
目的(1)分析A型主动脉基层的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征象,研究多排螺旋CTA在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诊断价值(2)评估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主动脉弓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3)探讨A型主动脉夹层适宜的外科手术方案。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9月至2020年2月经手术治疗确诊为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78例(病例组),高血压无主动脉夹层患者50例(对照组)的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图像数据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