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九年一贯课程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chuanqi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性课程改革趋势使特定地区的课程改革研究有重要意义,台湾课程研究渐成为现时代华人地区研究热点,课程改革的台湾与大陆比较研究成为学界重要课题,“台湾九年一贯课程”是研究台湾课程改革的理想切入点。本研究以我国台湾为区域研究对象,以台湾九年一贯课程改革为核心视点,将九年一贯课程置入台湾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之中,并经由对台湾课程改革历史沿革的梳理与分析,全面总结九年一贯课程改革的缘起、课程目标内涵、改革的推进策略以及遇到的具体问题,适时引入课程学者在课程政策中的角色分析,藉借台湾著名课程学者欧用生的课程思想为研究个案,唤起对课程改革的理性规范与思考,深化对台湾九年一贯课程改革的理解,以为大陆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提供借鉴。本文共分七章。第一章为研究绪论。阐述研究的背景与目的、研究过程与方法、核心概念与论文内容架构、已有文献整理与分析等具体问题。第二章着重进行台湾社会发展研究。台湾社会历史文化渊源流变呈多元样貌,原住民文化、闽粤文化、殖民文化、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欧美文化、海洋文化,都作为台湾文化的有机元素,沉淀、糅合于台湾文化之中,形成台湾独有的文化风貌,成为抚育课程变革的胚基。第三章梳理台湾课程改革史。台湾九年一贯课程的实效性验证,应从历史的视角分析,探索台湾光复以来课程改革的演进历程,是从历史的观点回答为什么要推动九年一贯课程的重要途径。第四章聚焦台湾九年一贯课程研究。九年一贯课程是继台湾九年国教之后的课程改革的里程碑,被称为台湾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课程改革。九年一贯课程撞击着台湾课程模式的既定框架,但教育改革并非一蹴而就,九年一贯课程的推进也伴生了许多问题,改革仍需努力。第五章是关于台湾课程学者课程思想与理论研究。台湾九年一贯课程走过了十几个年头,台湾教育当局对其不断地调整与修缮。教育理论来源于特定的教育实践,其功能也在于解释其源于的那些特定的题材范畴。探求台湾本土课程学者的课程思想,是关注台湾课程改革的合理路径。第六章为欧用生课程思想研究。以台湾本土著名课程学者欧用生教授课程研究的学术经历和其课程思想为个案,具体分析欧用生的课程本质观、课程价值论、课程方法论、课程转型论,更为具体地、深层次地考察台湾九年一贯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欧用生的课程研究历程也是台湾课程研究发展历史和九年一贯课程研究历程的写照。第七章是基于上述六章研究内容提出的对大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经验启示。在本章中进行了大陆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十余年的反思,并以台湾九年一贯课程经验为启发,对课程改革做更为深入地思考。
其他文献
<正>在大后方抗战期间,东北、华北、华南先后沦入敌手,华中敌我犬牙交错,因此,西南地区,特别是四川成为了大后方,战时陪都就设在重庆。那八年中,我曾五次入川出川。第一次是1
研究背景肝细胞肝癌占原发性肝癌的85%-90%,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的肿瘤类型,其发病和慢性乙型肝炎密切相关。尽管近年来在预防和治疗策略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
<正>仝小林教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内分泌重点学科的学科带头人,主任医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博士研究生及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长期从事内分
《周易》在儒家思想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影响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是从事古典文学研究者不可忽视的一部作品。在众多的易学家和易学作品中,王弼和他的《周易注》
本文主要研究了纳米金属镓粒子的制备技术与稳定分散技术,研究了聚合物纳米粒子、纳米金属镓/聚合物复合粒子的制备与表征技术,初步探讨了纳米金属镓/聚合物复合粒子的形成机
采用6个有代表性的萝卜栽培品种,以不同浓度NaCl对种子发芽作盐胁迫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在发芽期的耐盐力上,6个品种间存在明显差异。“廿日樱桃”耐盐力最强:在100mmol·L-1NaCl胁迫时,发芽才明显推迟
四川石刻造像的开凿时代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且数量大,分布广,内涵十分丰富。四川大约五十个县市有比较集中的石刻造像资源,大多具有聚集存在的特点,如安岳、巴中、彭山等地
<正>呼吸道感染,立春过后,气候多变,一些年老本弱者呼吸道感染易反复发作。呼吸道感染分上呼吸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症状为咽炎、喉炎、扁桃腺炎;下呼吸道感
期刊
当代中国社会正面临着一个史无前例的转型期。在这一特殊的时期 ,中国的道德、道德教育当作何种选择 ?这种选择又是建立在何种合理性基础之上的 ?本文基于“自觉选择”这一社
2 0世纪下半叶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过程中 ,改革成为许多国家经常面对的主题。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 :社会 (制度 )变革是改革的主导因素 ;改革过程往往是自上而下、由政府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