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翻译理论的解构主义分析

来源 :宁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g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中外翻译史,不难发现,中外翻译研究传统上都是奉行以原文为中心、作者至上的原则,并且总是绕不开二元对立之争和对“忠实”或“对等”的追求。这种规定性很强的传统译论有很大的局限性,束缚了译者创造性的发挥和翻译研究的发展,因此需要破除和超越。作为文本阅读方式和分析工具的解构主义,通过解构二元对立和打破逻各斯中心主义,就可以起到分析和批判传统译论的作用,因此本论文采用解构主义的视角来分析传统翻译理论。解构主义对传统翻译观的解构主要体现在:解构主义颠覆了文本意义的确定性;翻译不可能仅仅是忠实地复制、传递原作的意义亦或与原作纯粹对等,因为原作通过翻译已经起了变化;原作与译作是平等互补的关系,因为译作是原作的延续和“来世”,原作凭籍译作得以推广和流传。   解构主义对翻译研究的贡献无疑是巨大的。对传统翻译观的解构主义分析颠覆了传统翻译观,破除了长期以来束缚人们思维模式的二元对立,解构了翻译研究中对“忠实”或“对等”这个标准的绝对诉求,大大拓宽了翻译工作者的视界,译者和译作的地位也因此得到了大大地提高。意义更为深远的是解构主义对翻译研究的思想解放和启示作用,这种思想解放和启示为丰富对翻译的理解、更加动态和多元化地看待翻译提供了可能,为更多新的观点和视域甚至多学科融合的翻译研究提供了舞台。   本文在绪论部分进行了文献综述,简要阐述了作者撰写此文的目的及思路。第一章是对中外传统译论的一个概览,紧接着作者还对中外传统译论的共同特征和问题做了一个总结。第二章是本论文的重点,因为在这一章里,作者用解构的方法对传统译论进行了仔细地分析和解构。第三章提供了两个个案研究,其目的是意图证明,解构主义于翻译研究不仅具有理论上的价值,在翻译应用研究领域,特别是应用到翻译批评领域,也有其不可抹煞的重要性。结论部分重申了传统译论的局限性并总结了解构主义翻译思想对翻译研究的贡献和启示。
其他文献
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的著名小说《堂吉诃德》是一部讽刺骑士制度的长篇小说。作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代表作品之一,它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与地位。400年以来,
约翰·马克斯维尔·库切200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小说以经历殖民和种族隔离历史的南非为背景,在对南非历史和现实境遇的观照中,反映人类整体的生存状况,同时他严肃地思考
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处在渤海湾经济区。近年来山东省经济飞速发展,从2005年起,其国民生产总值全国排名第二,并保持以超出全国平均水平的速度增长。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和优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