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反思与构想——以政治主权和治理主权的关联为视角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jo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广泛地被中国执政党、中国政府和绝大多数学者宣称为“解决中国民族问题必须坚持的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和制度”。然而,该制度在中国适用的因为以及制度本身所暗含的“民族问题”的矛盾性因子,向来不为学者所关注。就该制度在中国适用的根本因为而言,依据大量的历史文献材料可以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为了更大限度地争取“革命力量”所采取的一项“权宜之计”,是中国共产党之民族政策由“民族自决”到“民族自治”转变的产物;这种转变的结果在1949年建国之后为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所肯定,将这一“基本政治制度”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当然,不能否认在中国实际运作了60余年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妥善解决内部民族关系问题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但是,对该制度本身所蕴含的民族关系问题的张力同样需给予必要关注,尤其是该制度本身所蕴含的“自治权”之归属问题。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够得到有效地反思,那么,无论对该制度做出多么美好的建构性设想与论说,终究都是“雾罩探花”而难以看清该制度的本质内涵,更无法解决中共对该制度的政治性宣誓与该制度的运作实际之间的内在张力。就弥合这种张力的根本方法而言,最棘手的问题或许应该是建立起一个既符合中国宪法文本,也符合中国宪法运作实际的分析框架;然后,对该制度有一个宏观层面的相对清晰的定位基础之上,探究该制度应当如何完善的问题,即如何在中国“政治主权”框架与“治理主权”框架之交互关系作用下,对该制度进行重新的定位与思考。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完全放置于“治理主权”框架之下,而仅在“政治主权”框架内保留“符号意义”的“中华民族”或者“华夏族”,从而达到该制度由“政治化”向“治理化”方向的转变。这种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反思性研究,将为该制度的相关研究提供一种基础性的研究前提,即明确了“该制度所存在的制度空间是中国的治理主权领域”;而此前提的明确,是处理中国“族群关系”问题的关键。它既可以回答中国政府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制度性安排所属的领域,也可以回应西方国家借口民族问题对中国内政的横加指责,因此,这种学术探究将兼具理论与实践双重意义。
其他文献
受贿罪在大陆和台湾刑法中都有规定,但从两岸对贿赂犯罪刑法规制的立场、立法技术、犯罪构成要素三大方面来比较,又存在着很大的不同。本文首先从宏观的两岸刑事立法法益认识
本文将以和谐社会的视角为出发点,研究如何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路径的创新。   除了引言,本文结构可以分为以下三部分:首先,本文具体闸释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即和谐社会思
学位
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改变了人们的交往环境,扩大了社会交往方式。网络在为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新的社会问题,“人肉搜索”侵权就是问题之一。近几年来,随着“人肉搜索
学位
片段一:  我们在二年级学习方位词turn left,turn right,gostraight on 时,我在教室的四周贴上了若干个表示地点的词,孩子们在我的指挥下,都顺利地到达了目的地。意犹未尽的孩子们依然高高地举着他们的小手:“老师,让我们自己来做一次,可以吗?”  片段二:  三年级的活动课上,我们操练Can you...?时,我让孩子们分小组进行比赛,看谁跑得快,跳得高,跳得远,通过真实
2005年修改通过的新公司法在公司形态上有了重大突破,正式引入了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这一公司形态,简称一人公司。目前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公司法中均存在一人公司,它是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与公司有限责任和一人股东的投资的灵活性相结合的产物。一人公司出台之后,学者对其的关注更多是从它的特殊性、出现的意义以及对现实投资选择的影响等等,很少有人从对一人公司所得税制的角度进行研究,2007年修改通过的新企业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