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靶血管栓塞后手术治疗脊柱骨巨细胞瘤的疗效分析目的:探讨靶血管栓塞后手术治疗脊柱骨巨细胞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995年6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8名脊柱骨巨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2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29.6岁(11~58岁)。病变位于胸椎8例,腰椎5例,骶椎15例。患者术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症状,合并神经功能受累者17例,8例有大小便功能障碍。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靶血管栓塞,栓塞后1~2天内手术。记录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并观察术后神经功能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未出现栓塞相关并发症,栓塞后均行病灶内肿瘤切除,手术过程顺利,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中平均出血量1528.6mL(400~5800mL),平均输血量1514.3mL(400~6000mL)。28例手术患者中,前路手术8例,后路手术18例,前后联合入路2例,14例(50%)行内固定重建,6例(21.4%)行术后辅助放疗。平均随访时间86.5月(16~193月),复发8例(28.6%),死亡2例(7.1%)。8例(28.6%)发生并发症,其中6例伤口并发症,1例脑脊液漏,1例胸椎后凸畸形。14例行内固定重建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内固定松动、移位或断裂。24例(85.7%)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正常,仅4例(14.3%)骶骨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大小便功能障碍。结论:靶血管栓塞后手术治疗脊柱骨巨细胞瘤,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使术野清晰,有助于肿瘤的彻底切除,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技术。术前靶血管联合病灶内肿瘤切除,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满意。第二部分脊柱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分析目的:探讨影响脊柱骨巨细胞瘤术后局部无复发生存期(local recurrence-freesurvival time, LRFS)的因素。为今后预防或延缓脊柱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延长术后LRFS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995年6月~2011年8月间在我院完成手术的28例脊柱骨巨细胞瘤患者进行随访。收集这些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肿瘤大小、侵袭范围、放疗、复发等资料,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mRNA结合蛋白3(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II mRNA-binding protein3, IMP3)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2, IGF2)的表达情况。将患者术后LRFS期作为应变量,选取上述8个因素作为自变量,Kaplan-Meier法绘制LRFS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 <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果:28例患者均行病灶内肿瘤切除。平均随访时间86.5月(16~193月),至随访结束时,复发8例(28.6%),平均复发时间35.6月(5~79月)。统计结果显示:间室内肿瘤组术后中位LRFS期73月,间室外肿瘤组43月;IMP3阳性组术后中位LRFS期43月,阴性组73月;IGF2阳性组术后中位LRFS期46.5月,阴性组75月。肿瘤侵袭范围、IMP3阳性与阴性组、IGF2阳性与阴性组之间术后LRFS期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值分别是0.025、0.002、0.007。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组、不同肿瘤部位组、不同肿瘤大小组及是否放疗之间术后LRFS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室外肿瘤、IMP3高表达及IGF2高表达的患者术后复发率较高,术后LRFS期较短。选择手术方式时需要权衡手术并发症与术后复发之间的关系,间室内肿瘤可以选择病灶内切除,对于间室外肿瘤,则需选择更加积极的手术方式。IMP3和IGF2可作为脊柱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的预测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