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大,国际地位随之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中国。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是向国内外传播党和国家领导人执政理念、发展目标和政策方针的重要政治文件,是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的重要渠道。其中,中国特色政治词汇蕴含了独特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和文化特色,表达了中国社会特有的政治理念,同时反映了中国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能够帮助世界各国全面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发展状态。其翻译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和对外交流合作,进而影响我国的国际地位及国家形象。因此,《政府工作报告》中中国特色政治词汇的英译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创新价值。目前,中国特色政治词汇的翻译己成为学界一大研究领域,国内外学者大多从功能对等论、顺应论等视角探究其翻译。而生态翻译学作为一个全新的翻译理论,是生态学与翻译学的结合,其将“翻译生态环境”、“翻译适应和选择”、“译者中心”、“三维转换”、“整合适应选择度”等概念引入翻译研究当中。生态翻译学的出现为中国特色政治词汇的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以2017年至2019年三届《政府工作报告》的中文和英文版本为语料,从中提取中国特色政治词汇作为研究对象。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基础,从生态翻译学的翻译方法“三维转换”入手,通过大量实例来分析和研究中国特色政治词汇的翻译方法和策略。经过案例分析,本研究发现,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不断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并对翻译策略和方法做出相应的适应性选择。同时译者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维度上对译文做出了适应性选择转换,兼顾了语言形式、文化内涵与传播意图,达到了较高的“整合适应选择度”。通过中国特色政治词汇的译例分析,本研究试图表明,生态翻译学理论在分析和阐释中国特色政治词汇翻译研究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解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