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然而由于环境保护意识的缺失,污染物给环境带来的负担已经远远超出了其自我净化能力。随着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不断增加,全球变暖加速成为无法阻挡的趋势,极端天气出现的频率也大大增加。新世纪以来,西方发达国家逐渐意识到碳减排的重要性,制定了一系列条约法规来限制碳排放量;中国是当今世界上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也积极承担起了减少碳排放量、改善生态环境的责任。从2013年起,我国陆续在深圳、广东等地建立了试点碳市场,为建立全国统一的碳市场积累经验。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宣布了碳达峰、碳中和的“3060”目标,国内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对碳交易价格开展了研究。时至今日我国各个碳市场还存在碳价总体偏低、稳定性较弱、空间分布不均的问题,所以研究碳交易价格的影响因素对于完善碳市场定价机制,增强碳价的稳定性,提高我国碳市场抵御风险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先对碳市场相关概念与理论进行了阐述,对我国碳市场的建立与发展历程、主要制度规则、主要产品等进行了介绍,选取了交易较为活跃的北京、上海、湖北、广东、深圳五个试点碳市场和全国碳市场,从宏观经济因素、能源价格、环境因素、汇率因素、国外碳价层面选取了12个具体的影响指标,通过逐步回归模型和岭回归模型研究了这些指标对碳市场日成交均价的影响方向和大小程度。研究结果显示:各影响因素对各个碳市场的碳交易价格影响方向基本保持一致,但程度上有所不同。其中,宏观经济因素中工业对于碳价的影响较大且为正向影响,代表实体经济发展状况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采购经理指数对碳价的影响也为正向影响;能源价格因素中动力煤指数、中国LNG出厂价格指数、INE原油期货结算价和碳价均为负相关关系;空气质量对于碳市场的影响较小,且为负向影响;汇率因素对于开放程度较高、与国际资本流动联系密切的城市的碳市场如北京碳市场、广东碳市场影响较大;欧洲碳价对于发展较为成熟且机制比较健全的碳市场如上海碳市场、广东碳市场具有正向影响。根据实证结果,我国在对碳市场碳价进行定价时,可以把碳市场所处地区的工业发展情况以及与国际资本的交流情况作为定价时的重点考虑因素,稳定能源市场价格和汇率有助于我国碳价保持稳定。基于以上研究结果,针对对碳价影响较大的因素为稳定我国碳价、促进碳市场更好地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