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脑动脉粥样硬化(Cerebral atherosclerosis,CAS)临床多以缺血性脑血管病为主要表现,若不及时防治在脑组织缺血、缺氧基础上必然引起脑组织的损害,产生以记忆、认知功能缺损为主要表现的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然而,由脑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弥漫性小血管病变导致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和血管性痴呆,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构建的具有专利技术的携带人HGF基因的腺病毒载体(Adenovirus vector encoding HGF gene,Ad-HGF)在治疗心肌缺血和周围动脉疾病方面目前已进入临床Ⅱ期阶段,并获得良好评价而居国际领先地位。前期实验证实,将Ad-HGF注入CAS模型鼠蛛网膜下腔后,可有效在脑组织内表达。目的观察外源性Ad-HGF注入老龄CAS大鼠蛛网膜下腔后,对模型鼠记忆、认知行为学方面和局部脑血流量的影响及其促脑血管新生作用。为Ad-HGF治疗脑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实验数据。方法1.造模:肾性高血压合并高脂喂养复制老龄脑动脉粥样硬化模型。2.行为学评价实验: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Ad-HGF干预组,2w后应用水迷宫进行定位航行实验与空间探索实验,水迷宫实验结束后取脑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区Bcl-2、Bax蛋白表达情况。3.脑血管新生实验::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Ad-HGF10d/20d/30d干预组,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Laser Doppler Flowmetry,LDF)监测局部脑血流量;然后取脑组织,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和免疫荧光法检测CD31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mRNA的含量及蛋白的表达量。结果1.造模组大鼠血压和血脂水平明显高于实验前,颈内动脉末端血管HE染色可见斑块形成。2.定位航行与空间探索实验: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平均穿台次数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与模型组相比,Ad-HGF组干预组的逃避潜伏期缩短,平均穿台次数和目标象限停留时间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3.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脑海马区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Ad-HGF干预组Bcl-2和Bax蛋白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Bcl-2蛋白表达增多,Bax表达减少,Bcl-2/Bax比值增加,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4.脑血流量变化:各组间血流值变化比较,模型组低于正常对照组,Ad-HGF干预组高于模型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Ad-HGF干预组内比较,随时间的延长,血流值逐渐增加,20d和30d与10d相比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30d与20d相比,无统计学差异。5.qRT-PCR结果:Ad-HGF能上调CD31和VEGF mRNA的表达量,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表达量逐渐升高,以20d组的mRNA表达量最高,与模型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免疫荧光结果:组间比较,Ad-HGF组CD31和VEGF蛋白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比模型组和正常组均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HGF组内比较,以20d的MVD最为明显,与10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外源性Ad-HGF通过调节海马区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能显著改善CAS模型鼠学习、记忆能力,为应用Ad-HGF治疗脑血管疾病的安全性评估提供基础实验依据。2.外源性Ad-HGF可能通过上调血管新生因子CD31和VEGF的表达量,增加CAS模型鼠局部脑血量的供应,促进脑血管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