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回旋行波管是一种重要的高功率毫米波源,在雷达、通信系统和工农业生产等各领域中应用前景广阔。在传统微波和毫米波低端频段,TE01模回旋行波管的研究和应用较为普遍。但随着工作频率的不断提高,传统的TE01模回旋行波管难以满足高功率输出的需求。在这一背景下,以高阶模式作为工作模式的回旋行波管设计方案被相继提出,例如,以圆波导TE02模为工作模式的二次谐波回旋行波管放大器方案。与圆波导TE01模的回旋行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旋行波管是一种重要的高功率毫米波源,在雷达、通信系统和工农业生产等各领域中应用前景广阔。在传统微波和毫米波低端频段,TE01模回旋行波管的研究和应用较为普遍。但随着工作频率的不断提高,传统的TE01模回旋行波管难以满足高功率输出的需求。在这一背景下,以高阶模式作为工作模式的回旋行波管设计方案被相继提出,例如,以圆波导TE02模为工作模式的二次谐波回旋行波管放大器方案。与圆波导TE01模的回旋行波管相比,高阶TE02模回旋行波管的高频互作用波导半径足够大,能够处理更高的平均功率,并为大电流电子束提供了相当大的通道。因此,在实现毫米波回旋行波管的高功率(特别是高平均功率)方面具有更大的潜力。输入系统是回旋行波管的重要组成部分,输入系统的性能好坏对回旋行波管的带宽、增益和高频结构中注-波互作用的效率等有直接的影响。随着回旋行波管逐步向高功率、高阶模、高频率发展,对回旋行波管输入系统的设计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了解决高阶模带来的回旋行波管输入系统的模式纯度下降和工作带宽受限等问题,本论文对回旋行波管输入系统中的微波信号输入窗和输入耦合器展开了研究。同时,为了研究圆波导TE02模二阶谐波回旋行波管放大器的性能和输入系统中相关微波元器件的特性,有必要设计一个性能优良的TE02模模式变换器。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1、开展了回旋行波管输入窗的研究与设计工作。首先利用模式匹配和广义散射矩阵理论推导了单级圆-矩交错型突变结两侧模式的耦合矩阵及其广义散射矩阵。进一步,结合矩阵级联理论和传输线理论求解出级联矩-圆-矩交错型突变结的广义散射矩阵。基于理论推导结果编写MATLAB程序包用于计算模型的理论值,并与三维高频仿真软件的仿真结果进行比较。最终,设计了介质半加载和介质全加载两种矩-圆-矩交错型回旋行波管输入窗结构。结果表明,圆-矩交错型突变结和矩-圆-矩交错型的理论推导结果具有高度的可靠性,由理论推导编写的MATLAB程序能够准确的计算出模型的电压驻波比且与仿真软件模拟结果一致。所设计的输入窗在低频段具有小尺寸和带宽优势,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2、开展了回旋行波管输入耦合器的研究与设计工作。所设计的W波段TE02模输入耦合器采用了一种斜入式多路合成的结构,能有效改善阻抗匹配,提高转换效率,增加带宽。利用高频仿真软件优化斜入式多路合成输入耦合器的参数。最终,加工了所设计的斜入式多路合成输入耦合器,通过冷测实验对该输入耦合器的性能进行验证。实验表明,所设计的斜入式多路合成TE02模输入耦合器具有良好的方向性,在主圆波导输出端口得到了具有宽带、高模式纯度的高阶TE02模。3、开展了W波段矩形波导TE10-圆波导TE02模模式变换器的研究与设计工作。设计中采用了一种新型十字扇形的过渡结构。一方面,该模式变换器存在两个完美对称电壁,使得圆波导TE1n,TE2n,TE3n,TE5n等非期望的模式可以被控制住。另一方面,由于十字扇形结构中的四个翼片从窄到宽逐渐变化且垂直于圆波导TE02模的电场,可以有效地破坏圆波导TE41,TE42等非期望模的场分布。最后,加工了一对完全相同的TE02模模式变换器,进行背靠背冷测实验和角向对称性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模式变换器具有良好的宽带特性,能够满足工程应用的需求。
其他文献
上世纪四十年代,由于雷达、通信、电子对抗等方面的需求增加,微波电真空器件中地位十分重要的一类——行波管就此问世。作为能够产生或放大微波信号的电子真空器件,行波管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电子注与微波信号之间的相互作用实现能量交互,最终达到产生或放大信号的目的。而电子光学系统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就是产生、聚集、传输、收集电子注。可以说,电子光学系统的质量对能否实现微波电真空器件的预期效果起到
日益复杂多变的无线信道环境和紧张的频谱资源对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作为无线通信系统的收发部件,天线的设计也向着多功能的方向发展。近年来,半导体器件的高速发展推动了可重构天线的相关研究。本文的研究对象极化可重构天线是一种极化状态可以动态调控的天线,它等效于将多个不同极化状态的天线集成在一个拓扑中,既实现了性能的提升,又减少了天线数目,有利于通信系统的小型化设计。此外,极化可重构天线还
第四代、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采用高频谱效率的信号调制方式,允许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大的信号带宽。但高峰值平均功率比的信号使功率放大器大部分时间工作在低效的深度功率回退区。包络跟踪方案作为面向4G/5G通信,能有效提高射频功率放大器能量效率的技术之一,其中宽带高效率的包络跟踪CMOS电源调制器仍然是包络跟踪系统中最具有挑战的模块之一。本论文主要针对4G/5G信号高效宽带的包络跟踪CMOS电源调制器进行了
太赫兹(THz)波覆盖了电磁波频谱中100 GHz(即0.1THz)到10 THz的频率范围,介于微波和红外频率之间。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太赫兹由于其诸多独有的特性而得到了大量的关注,在物相检测、医学成像、安全筛查、人体安检等诸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有了合适的太赫兹波源和接收器的基础上,还需要有大量的太赫兹波调制器来对太赫兹波的振幅、相位、脉冲长度等电磁特性进行控制,从而更好的应用太赫兹波。本
氮化镓(GaN)因具有宽禁带、高临界击穿电场以及高电子饱和速度等特点被学术界以及产业界广泛地研究,基于GaN材料新型功率HEMT器件也逐渐被市场所接纳。然而,这并不代表GaN材料的全部潜力已经被开发出来——目前大多数的GaN功率HEMT仍只能满足650 V及以下的应用需求,仅有少数国外器件制造商推出了他们的千伏级产品。由于传统的GaN基HEMT器件结构在实现更高击穿电压(例如:1800 V)上的缺
石墨烯因其独特的电子和结构特性,近年来引起了国际上相关领域学者广泛的关注和研究。这种单原子层厚的二维平面晶体材料表现出一系列优异性能:如室温下高电子迁移率、高热导率和光学透过率、化学惰性等。随着集成电路飞速发展以及摩尔定律极限逼近,石墨烯有望开启“后硅基”时代。石墨烯场效应管是在石墨烯的基础上,将石墨烯作为沟道导电材料的一种新型场效应管器件,其结构和性能不同于传统场效应管。本文在现有石墨烯场效应管
太赫兹(Terahertz,THz)科学技术作为衔接经典电磁理论与光学理论的桥梁,跟微波比,具有更高的频率,更短的波长,因此带宽更宽。跟光比,具有更低的光子能量,因此不会破坏物质。太赫兹科学与技术作为有远大应用前景的前沿研究科目,可应用在卫星通信、高分辨率医学成像、电子对抗,雷达等多个领域和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太赫兹辐射源是发展太赫兹科学的关键。而目前来看,当下的太赫兹辐射源面临输出功率小,
随着集成电路的特征尺寸的降低,更高的集成密度带来了更高的功率密度,由于芯片散热的限制,多核众核微处理器终于进入了暗硅的时代。暗硅时代有两个突出的问题,一个是如何在安全阈值温度下实现性能的最大化,还有一个是如何优化多核芯片的能效比。多核芯片的能效比优化问题的难点在于,随着集成电路特征尺寸的下降,静态功率的比重在总功率中的比重逐渐增加,因此以往忽略静态功率或者以常数去考虑静态功率的做法便行不通了。而且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人们要求不断提高电能的转换效率。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IGBT)作为半导体功率器件的关键元件,击穿电压BV、导通压降Von、关断损耗Eoff、d V/dt可控性、开启损耗Eon、短路耐受时间tsc等关键电学性能参数之间在器件设计时往往需要折中考虑。为了可以优化导通压降和关断损耗之间的矛盾关系,器件往往需要更加
太赫兹通信技术作为实现未来空间高速传输的关键技术,具有高频率、窄波束、抗干扰性强等优点。太赫兹通信技术将广泛应用于军事国防和民用通信领域。如何实现高速率远距离的太赫兹通信系统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太赫兹调制器作为太赫兹直接调制无线通信系统的核心组成器件之一,现阶段面临结构复杂、调制速率低等问题。本文将鳍线与人工微结构加载肖特基二极管结合的方式设计太赫兹调制器,并对设计的调制器在太赫兹通信系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