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49例无神经症状的下腰椎骨折伴创伤性椎管狭窄的患者资料。对比经Wiltse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对于无神经症状的下腰椎骨折伴创伤性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为该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9年10月于本院同一医疗组下腰椎无神经症状伴创伤性椎管狭窄行骨折复位内固定术且符合条件的49例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临床资料(年龄、性别)、临床症状、专科检查、手术节段分布、影像学检查(腰椎正侧位X线、腰椎CT等)。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传统后正中入路组,一组为Wiltse入路组。其中传统后正中入路组患者28例,Wiltse组患者2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术前、术后以及术后1年的腰背痛VAS评分、CT椎管正中矢状位前后径、伤椎后凸角度、椎体高度丢失率,应用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的统计学意义。结果:共56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失访7例,49例随访成功。49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25.16±4.35)岁(16-34岁),男性25例、女性24例,与后正中入路组相比,Wiltse入路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等均有改善(P<0.05);两种手术方式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的腰背痛VAS评分Wiltse组较低(P<0.05);术后随访1年,两组患者腰背痛VAS评分显示Wiltse入路组低于后正中入路组(P<0.05);影像学表现上,CT椎管矢状位前后径、伤椎后凸角度、椎体高度丢失率的比较,Wiltse入路组与后正中入路组,在术前、术后、术后1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于无神经症状的下腰椎骨折致椎管狭窄者,Wiltse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手术均能良好实现对患者椎体骨折的复位治疗效果,通过本研究的影像学测量和比较,两种术式能达到相同的复位疗效;经Wiltse入路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相对少、平均住院日缩短、术后腰背部疼痛相对较轻,能够以较小的创伤实现相同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