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名师工作室是一个集教研和资源于一体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载体和平台,能帮助教师实现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转化,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实际教学水平。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公共服务类型从生产型转变为服务型,导致“互联网+”名师工作室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面临新的难题:一是“互联网+”名师工作室原有的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二是“互联网+”名师工作室的优质教育资源如何服务于更多教师群体。首先,本研究对“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名师工作室、“互联网+”名师工作室的运行机制和教育公共服务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梳理相关研究理论基础。其次,基于生态系统理论构建“互联网+”名师工作室的生态圈,研究该生态圈中间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结合浙江省名师网络工作室的典型案例,提炼出五种名师工作室运行机制,即:名师集聚机制、师承效应机制、互惠共享机制、共生效应机制和迭代创新机制。再者,基于名师工作室的内在机制以及浙江省名师网络工作室的相关案例,依托互联网思维、学习共同体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和价值共创理论,受四众服务理念的启发,构建出四种“互联网+”名师工作室教育公共服务模式,即:基于众筹的主题教研服务模式、基于众包的支教送教服务模式、基于众扶的结对帮扶服务模式和基于众创的资源创建服务模式,并根据浙江省名师网络工作室项目办负责人和名师的结构性访谈建议,分别提出四种服务对应的服务对策。最后,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互联网+”名师工作室教育公共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从浙江省名师网络工作室的实际案例提取“互联网+”名师工作室的运行机制,构建“互联网+”名师工作室教育公共服务模式,因此,名师工作室的运行机制以及名师工作室教育公共服务模式是可行的。另外,“互联网+”名师工作室教育公共服务模式能满足“互联网+”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同时也解决名师工作室优质教育资源如何服务于更多教师群体的问题,进而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