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名师工作室运行机制与服务模式构建研究

来源 :浙江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mei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名师工作室是一个集教研和资源于一体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载体和平台,能帮助教师实现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转化,提升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实际教学水平。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公共服务类型从生产型转变为服务型,导致“互联网+”名师工作室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面临新的难题:一是“互联网+”名师工作室原有的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二是“互联网+”名师工作室的优质教育资源如何服务于更多教师群体。首先,本研究对“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名师工作室、“互联网+”名师工作室的运行机制和教育公共服务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梳理相关研究理论基础。其次,基于生态系统理论构建“互联网+”名师工作室的生态圈,研究该生态圈中间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结合浙江省名师网络工作室的典型案例,提炼出五种名师工作室运行机制,即:名师集聚机制、师承效应机制、互惠共享机制、共生效应机制和迭代创新机制。再者,基于名师工作室的内在机制以及浙江省名师网络工作室的相关案例,依托互联网思维、学习共同体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和价值共创理论,受四众服务理念的启发,构建出四种“互联网+”名师工作室教育公共服务模式,即:基于众筹的主题教研服务模式、基于众包的支教送教服务模式、基于众扶的结对帮扶服务模式和基于众创的资源创建服务模式,并根据浙江省名师网络工作室项目办负责人和名师的结构性访谈建议,分别提出四种服务对应的服务对策。最后,采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互联网+”名师工作室教育公共服务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从浙江省名师网络工作室的实际案例提取“互联网+”名师工作室的运行机制,构建“互联网+”名师工作室教育公共服务模式,因此,名师工作室的运行机制以及名师工作室教育公共服务模式是可行的。另外,“互联网+”名师工作室教育公共服务模式能满足“互联网+”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同时也解决名师工作室优质教育资源如何服务于更多教师群体的问题,进而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其他文献
“体”(vid)这一术语源自俄语语法研究,它所涵盖的体现象却超越俄语而广泛存在于其他语言中。本论文探讨了体范畴的定义、分类、本质以及表现模式,着眼于梳理法语中的体现象
由于胶体量子点(QDs)或半导体纳米晶体的性质随尺寸,形状和组成而变化,因此对于许多光电应用极具吸引力。其独特的光学特性,特别是其窄带宽和可调谐的光致发光(PL),在过去三十年
目的评价不同方法用于预防经皮肾镜取石患者术后寒战的成本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拟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120例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40例。进入复苏室后A组采用充气式加
在简要综述了电控空气悬架系统构成和控制算法的基础上,建立了1/4汽车电控空气悬架的最优控制数学模型,分析比较了空气悬架与普通钢板弹簧悬架车身加速度、悬架动挠度和轮胎
改革开放以来,教育在个人职业地位获得中的重要性使得教育补习服务也成为中国家庭的一种生活必需。影子教育的盛行反映了家庭越来越多地介入到孩子的教育中。除了家庭社会经济背景影响,影子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补充还反映了身处主流教育的学生获得教育资源与选择教育资源的问题。为了更好的学业成就获得,学生奔走在学校教育和影子教育之间。针对已有的研究进行梳理,发现已有研究存在以下问题:多数将视角放在学生的家庭社会经济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