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血清总唾液酸、唾液酸酶和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应用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价值研究背景:唾液酸(Sialic acid,SA)是一个持续性的炎症标志物,机体发生急性炎症时,血清中的SA主要来源于急性时相反应蛋白(acute phase reaction protein, APRP)被神经氨酸酶(又称唾液酸酶,neuramidinase,NEU)分解。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 hs-CRP)作为急性炎症的反应标志物,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特别是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患者中,与患者的梗死面积、心功能状态都有密切关系。因此,机体在发生AMI后引发心肌急性炎症反应时,血清中的总唾液酸(Total sialic ac-id, TSA)含量,可能与hs-CRP的含量密切相关,并且对于AMI的诊断和预后评估,都可能有一定的临床价值。研究目的:(1)比较心肌梗死后血清TSA与hs-CRP的变化趋势;(2)评估联合检测血清TSA、hs-CRP以及NEU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3)评估血清TSA、hs-CRP以及NEU与梗死类型、部位以及院内死亡等预后相关指标的关系。研究方法:(1)选取9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和105例AMI患者(AMI组)作为研究对象;(2)AMI组根据血清样本采集时间,再分为6h组、1d组、3d组、5d组、1w组和2w组,共6组;(3)AMI组根据心肌梗死类型,再分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STEMI组)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NSTEMI组);(4)AMI组根据梗死部位,再分为下壁梗死组和前壁梗死组;(5)AMI组根据住院期间是否死亡,再分为院内死亡组和存活组;(6)采用酶分析法检测对象血清中的TSA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对象血清中的hs-CRP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对象血清中的NEU水平;(7)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AMI组的血清TSA, hs-CRP及NEU水平明显升高(U值分别为3742.5、798.5、8774.0,P均<0.001);(2)梗死后TSA和hs-CRP随时间的总体变化趋势大致相近,而NEU总体呈现上升趋势。(3) 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在AMI患者中,血清TSA与hs-CRP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r=0.706,P<0.01),血清标本按照采集时间分组后,在6h、1d, 3d、5d、1w,2w时间段,都呈显著的正相关(r=0.645、0.575、0.371、0.356、0.739、0.766, P均<0.05)(4)与下壁梗死组相比,前壁梗死组的血清TSA水平、hs-CRP水平明显升高(U=3094.0、2965.5,P均<0.001),与存活组相比,院内死亡组的血清TSA水平、hs-CRP水平明显升高(U=2829.0、3321.5,P均<0.001)。(5)联合hs-CRP与TSA诊断AMI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73(P<0.001),灵敏度为87.9%,特异度为98.6%。研究结论:(1)血清TSA与hs-CRP在心梗后的变化趋势大致相近,血清TSA的含量与hs-CRP水平密切相关;(2)联合检测血清TSA、hs-CRP以及NEU对AMI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3)血清TSA、hs-CRP的水平高低与梗死部位、院内死亡有关,可为临床评估AMI严重程度和院内死亡危险性提供参考;第二部分血清总唾液酸和乳凝集素在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风险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背景:乳凝集素通过促进凋亡细胞的清除来减轻炎症,在这过程中,SA不仅在其受体整合素αvβ3和αvβ5的构象改变中起作用,影响下游通路的激活,还通过对乳凝集素进行唾液酸化,改变乳凝集素的功能。其次,SA本身作为体内炎症的产物,在循环中,主要是来自于急性时相反应蛋白(acute phase reaction protein, APRP),是一个长效炎症标志物。而目前普遍认为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特别是炎症在粥样斑块(AS)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受到了研究着的广泛关注,因此研究SA与乳凝集素在CHD中的临床应用,可以进一步了解炎症与粥样斑块形成的关系。研究目的:(1)研究循环中总唾液酸与乳凝集素水平之间的关系;(2)研究联合总唾液酸与乳凝集素,对诊断CHD、评估CHD严重程度的临床价值;(3)研究血清总唾液酸与乳凝集素是否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方法:(1)选取78例冠脉造影阴性(对照组)和217例冠脉造影诊断为CHD的患者(CHD组)作为研究对象;(2)CHD组又根据临床诊断分为三个亚组,分别是:稳定型心绞痛组(St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三个亚组。(3)采用酶分析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清中总唾液酸的水平,ELISA法检测乳凝集素水平,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各项以及hs-CRP的水平;(4)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CHD患者血清总唾液酸水平明显升高,乳凝集素水平明显降低(U值分别为4402.5、2736.0,P均<0.001);(2)AMI组总唾液酸显著高于StA及UA组(U值分别为1329.0、957.5,P均<0.001),AMI组乳凝集素显著低于StA组(U值为1517.0,P<0.001);(3) 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总唾液酸水平与hs-CRP、TG水平及Gensini评分呈显著正相关,与乳凝集素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妒均<心.01);乳凝集素水平与TG、hs-CRP水平及Gensini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均<0.01);(4)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总唾液酸、乳凝集素与CHD危险性独立相关(P均<0.001)。研究结论:(1)CHD患者血清总唾液酸含量升高,而乳凝集素含量降低;特别的,AMI患者血清总唾液酸含量最高,而乳凝集素含量最低;(2)血清总唾液酸与乳凝集素呈负相关;(3)血清总唾液酸越高,乳凝集素越低,则提示CHD狭窄程度越大,危险性也越高,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第三部分唾液酸和乳凝集素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小鼠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研究研究背景:延缓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稳定斑块的结构,对于CHD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而要延缓斑块的形成,就要深入了解斑块内沉积物的特点。斑块内的沉积物主要是脂质和复合糖类,乳凝集素作为含有SA的糖蛋白,参与AS的形成和发展,研究其在斑块内的沉积特点,对于了解斑块沉积物成分和乳凝集素替代治疗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已经在细胞学和动物学水平证实最适的雌雄激素比例联合治疗对早期的AS斑块形成有延缓作用。研究目的:(1)验证雌雄激素联合治疗对于延缓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效果;(2)了解主动脉瓣膜及主动脉处粥样硬化斑块内SA和乳凝集素的沉积特点;(3)了解沉积在不同部位粥样硬化斑块内的乳凝集素的唾液酸化方式。研究方法:(1)将雌性小鼠分为6组:野生型组、杂合子组、对照组、假手术组、造模组、治疗组,除野生型组和杂合子组外,其余组均为ApoE基因敲除鼠;(2)去势:称重并记录后,各组小鼠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假手术组行同样操作而不切除卵巢,仅切除临近部位等大的脂肪块,去势后一周再次称重并记录,比较去势前后小鼠体重差异;(3)饲养: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均给以高脂饮食;(4)灌胃给药:治疗组以最适雌雄激素比例联合给药,其余组给以等量的橄榄油安慰剂;(5)饲养14周后,称量各小鼠体重并比较各组体重差异;(6)收集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小鼠血脂各项。(7)取材和制作切片:分别取各组小鼠主动脉瓣和主动脉标本,每组一半行OCT包埋制作冰冻切片,另一半行石蜡包埋制作石蜡切片;(8)油红O染色法比较各组小鼠主动脉瓣膜处斑块的大小;(9)凝集素荧光技术和免疫荧光技术分析斑块内SA和乳凝集素的含量;(10)双重免疫荧光法研究斑块内乳凝集素主要的唾液酸化方式。研究结果:(1)体重比较显示,野生型组和杂合子组之间,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的体重没有差异,(P=-0.381、0.072);与对照组相比,野生型组和杂合子组体重显著增加(P均<0.001);造模组体重显著高于其他5组(P均<0.01)。(2)血脂比较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造模组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水平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水平明显降低(P均<0.05);与造模组相比,治疗组的TC、TG、LDL-C水平明显降低,而HDL-C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同时,治疗组的血脂水平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没有显著差异(P均>0.05),除了治疗组的LDL-C水平略高于对照组而略低于假手术组(P<0.05)。(3)油红O结果显示造模组主动脉瓣膜斑块显著增大,而给予雌雄激素联合治疗后,斑块显著减小。(4)凝集素荧光显示a-2,6型SA在斑块内大量沉积,且造模组增多而治疗组减少,而α-2,3型SA主要表达在瓣膜上。(5)免疫荧光显示乳凝集素在造模组斑块内大量沉积,而治疗组显著减少。(6)双重免疫荧光显示α-2,3型SA与乳凝集素无共定位,而α-2,6型SA与乳凝集素在造模组的斑块内有显著的共定位。研究结论:(1)验证了最适比例雌雄激素联合治疗对于AS斑块形成的延缓作用,且发现最适比例雌雄激素联合治疗对延缓主动脉内斑块形成的效果更显著;(2)本研究发现AS斑块内,乳凝集素和SA大量沉积,并且沉积的SA主要是α-2,6型SA;(3)本研究发现沉积的乳凝集素主要是处于α-2,6唾液酸化状态,并且在AS斑块形成过程中,主要是被用于凋亡细胞的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