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回顾2012.3-2015.3于我院呼吸科住院的老年CAP患者的病例资料,探讨PSI评分、CURB-65评分和SMART-COP评分三种评分系统及CRP和PCT等生物标记物的预后评估价值,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83例老年CAP患者病例资料。以28天是否存活为终点,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PSI评分、CURB-65评分和SMART-COP评分、CRP、PCT、WBC、PLT、Pa O2、Pa CO2水平,并绘制ROC曲线比较预后价值。统计分析应用SPSS 24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应用t/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应用Mann-Whitney U检验;率的比较应用c2检验。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ROC曲线下面积的比较应用Z检验。P<0.05认定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1.一般临床资料:纳入患者年龄区间为65岁-93岁,平均年龄为77.32±6.55岁,中位年龄78(72,82)岁,其中死亡组29例,存活组154例。死亡组中位年龄80(78,84)岁,存活组中位年龄77(72,82)岁,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基础疾病情况:纳入患者中165例(90.1%)合并基础疾病。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合并冠心病比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5.296;P<0.05);合并恶性肿瘤、缺血性脑血管病、高血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纳入患者中26例(14.2%)需要机械通气支持,存活组14例,死亡组12例,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象在性别、吸烟史、住院天数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PSI评分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27.137;P<0.05);CURB-65评分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13.695;P<0.05);SMART-COP评分低风险组、中等风险组、高风险组和极高风险组间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10.263*;P<0.05)。3.死亡组和存活组在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CRP、Pa O2、Pa CO2、WBC、PL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多因素分析提示PSI评分及PCT是死亡风险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P<0.05)。5.ROC分析显示PSI评分、CURB-65评分和PCT水平均能预测28天死亡风险,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4,0.698,0.627;分别对曲线下面积行Z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三者对28天死亡风险的检验效能相当。6.将PCT分别与PSI评分、CURB-65评分和SMART-COP联合进行死亡风险的ROC分析,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4,0.753,0.667(P<0.05)。分别对原评分及联合模型曲线下面积行Z检验,结果提示PCT可以提高PSI评分和SMART-COP评分对28天全因死亡率的预测效能,而对CURB-65评分的改善欠佳。结论:1.年龄增长、合并冠心病、住院期间需要机械通气支持均与死亡风险增高有关,结合既往研究,考虑评估老年C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死亡风险时需综合年龄和合并基础疾病情况。2.PSI评分、CURB-65评分和PCT水平均能预测28天全因死亡率,且三者效能相当,均能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3.PCT可以提高PSI评分和SMART-COP评分对28天全因死亡率的预测效能,而对CURB-65评分的改善欠佳。PSI联合PCT绘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4,是较好的死亡风险评估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