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纳米管的生物学效应:药物输运和偶极信号调控

来源 :浙江农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stc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纳米管(CNTs)由于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理化性质,在与生物体接触时会表现出显著的生物学效应。尤其在药物输运和偶极信号调控方面更是表现突出,也是研究的热点,本文正是围绕这两方面来展开论述。首先,碳纳米管凭借其可观的比表面积、长径比以及内部中空结构的特性,在药物输运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但是,已有的研究未能彻底揭示出药物输运的详细的动力学过程和深层次机理。包括药物分子在碳纳米管内的封装过程,药物分子-碳纳米管复合物在细胞膜内的渗透过程以及药物分子在细胞膜内的释放,这些生物现象在物理层面上的作用机理尚不清楚。因此,本文以普瑞巴林(PRE)为药物小分子代表,以单壁碳纳米管(SWCNT)为输运通道,以磷脂双层膜为细胞膜模型,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主要探究了在水溶液中药物分子普瑞巴林在磷脂双层膜内的渗透,浓度对药物分子在磷脂双层膜内分布的影响,药物分子在最优碳纳米管内的封装及其稳定性,药物分子-碳纳米管复合物在磷脂双层膜内的渗透以及药物分子在膜内从碳纳米管中的释放。对碳纳米管的药物输运这一生物学效应的探索,期望能为靶向药物疗法指明方向,也期望碳纳米管作为分子输运的载体,能在药物和基因输运、生物传感器以及纳米医学诊断和治疗方面提供理论指导。其次,拥有纳米级尺寸的碳纳米管在偶极信号调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一突出的生物学效应使碳纳米管显示出重要的开发价值。研究表明,受限在具有合适管径的碳纳米管中的水分子可以形成单条水链,用电荷可以诱发单链水分子的偶极方向有序变化,即由电荷信号转化为碳纳米管内水分子的偶极信号。但是,在现有的研究中,对于能够影响受限碳纳米管内水的偶极子翻转的因素还不太清楚。因此,本文从三个方面即温度、电场和电荷出发,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探索能够操控单壁碳纳米管中水的偶极子翻转的因素,进而对热噪声的处理提供技术方案,为碳纳米管作为信号处理的纳米器件提供进一步的理论指导。本文主要的结果和结论,如下:1.在药物输运前期的封装模拟中,发现(6,6)、(7,7)和(8,8)三种不同类型的碳纳米管中,药物分子在(7,7)碳纳米管中的自由能最低,约为-72 k J/mol,远低于在水溶液中的,表明药物分子能够自发地从水溶液中进入到碳纳米管内,并稳定地停留在那里,形成复合物结构。也说明了(7,7)碳纳米管适合作为封装药物分子的最佳孔径大小的碳纳米管类型。而且,由于碳纳米管和磷脂分子尾链之间的疏水相互作用,普瑞巴林-碳纳米管复合物可以很容易地从磷脂双层膜外进入到膜内。与药物分子在磷脂双层膜中心较高的能垒(17.3 k J/mol)相比,碳纳米管在膜中心拥有最低的自由能(约为-100 k J/mol),因此,这个复合物结构可以降低进入磷脂双层膜的能垒,通过膜中心。2.在后期的释放模拟中,药物分子能够从膜内的碳纳米管中逐个得到释放,驱动力主要为磷脂分子头基和药物分子极性基团之间的静电相互作用。而且靠近碳纳米管端口的药物分子极性基团朝外的取向有利于药物分子从碳纳米管中释放出来。同时,相比于2.4 nm长的(7,7)碳纳米管中有一个药物分子不能释放,而长度为1.6 nm的碳纳米管中的药物分子完全得到释放的情况,说明更短的碳纳米管可以提高药物分子的释放效率。碳纳米管在药物输运领域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3.在偶极信号调控研究中,碳纳米管中水的偶极子翻转的频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翻转背后的驱动力为水分子随机的热运动。这种由热运动驱动的偶极翻转可以被外加电场和电荷所调控。当施加均匀电场时,管内水分子的偶极方向与电场的方向一致并随电场的方向而改变。而且当均匀电场强度大于0.1 V/nm时,源于热运动的管内水分子的偶极翻转完全被控制住。与均匀电场的效果相似,外加电荷同样可以调控水分子的偶极信号的翻转频率,且偶极子的方向随电荷的极性而改变。当临界电荷值为1.0 e时,水分子的偶极翻转完全被控制住。碳纳米管内的偶极翻转的热噪声能被外加电场或电荷很好地抑制住。
其他文献
随着科技与生活的不断融合,人们使用智能手机、智能手表等外部设备存储信息的便捷性得到极大地提高。大量研究发现人们为了减轻自身的认知负荷,倾向于采用认知卸载(cognitive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被淘汰,从而不可避免的形成了大量含重金属铅的废弃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简称CRT)玻璃,所以回收利用废弃CRT玻璃对于环境保护至关重要。同时,随着国内对基础设施投资的加大,对砂石材料的需求也日益增大。国内外学者已初步进行了CRT玻璃替代混凝土中砂石材料的研究,证明了其可行性,但将其应用到自密实混凝土中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基于废弃CRT玻璃进行
随着环境日趋恶劣,一次能源日益枯竭,绿色化学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化学家们主要研究内容之一。科学家们更加关注节约能源,减少废物,缩短生产周期和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微通道光反应器持液量低、占地面积小、传质传热效率高、可连续化,符合环境友好和可持续的理念,还具有光源分布均匀的优势。手性α-羟基-β-二羰基结构单元广泛存在于医药分子中,即使现在已有众多方法来制备此类化合物,但是依然有金属催化不绿色环保,光催化
滇东南麻栗坡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钨-锡-铅多金属成矿区,由于区内地质背景复杂,岩体不同程度地遭受变质作用改造,导致岩体不易厘清。因此,本研究拟通过端元混合分析模型、统计分析等方法,以期达到识别岩性单元并总结金属元素分布规律和主要来源的目的。本文主要对该研究区内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数据的16种金属元素进行研究。原始数据首先进行对数比变换,然后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在获得所有主成分基础上进行一系列Q型
目的:本研究拟设计大鼠不同运动预适应(exercise preconditioning,EP)的方案,寻找最佳EP方案。通过观察血清学、心电图、心功能、心肌线粒体呼吸功能、心肌蛋白等指标,探讨不
由于日益增长的能量需求和传统电池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开发新型能量存储装置已成为便携式电子设备和绿色储能的迫切要求。与传统的电容器和电池相比,超级电容器是一种具有高比电容、能量和功率密度、大电流充放电能力以及良好的周期循环性能的新型储能装置,在运输、储能等方面得到了大范围的应用。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主要取决于电极材料的材质和形貌结构,而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可以导向合成不同的形貌结构。多孔分层的三维纳米结
铁酸铋(BiFeO_3,简称BFO)是一种典型的单相多铁性材料,由于其自身的铁电性和弱的铁磁性以及窄的禁带宽度使其在存储器、传感器、自旋电子,催化剂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由于其能在室温下同时表现出铁电和铁磁性能,因此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采用水热法合成了Nd,Pr分别单掺BiFeO_3粉体,Nd、Ni共掺BiFeO_3粉体,Nd、Al共掺BiFeO_3粉体,Pr、Mn共掺BiFe
研究背景: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它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心脏结构和(或)功能的异常改变,使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而引起的,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严重
中生代冈瓦纳大陆裂解是大西洋和印度洋打开与形成的必要条件,因而寻找裂解过程的地质证据并复原其演化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特提斯喜马拉雅存在大量基性岩的脉体,很有可能是上述裂解事件的记录档案。对于这些基性岩浆岩,目前已有大量研究,但主要研究区域集中在措美-隆子-洋湖等特提斯喜马拉雅东段地区,而特提斯喜马拉雅中段地区的研究较少。前人研究揭示基性岩浆年龄主要集中在白垩纪,而缺乏侏罗纪年龄的报道。针对上述研究
研究背景和目的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全球第六位发病和第三位死因的癌症,HCC在中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世界前列。肝切除、消融以及肝移植主要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