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任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数据融合的研究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30366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WSN)是由大量传感器节点通过协同工作构建而成。无线传感器网络以数据为中心,具有节点电池能量有限、硬件资源有限、节点数目众多、自组织和动态拓扑等特征。因此,传感器网络设计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最大化网络生命周期。在无线传感器网络拓扑结构中,分层结构尤其是分簇结构非常适合于大规模、高密度随机部署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数据收集应用。分簇已被证实是更加适合于大规模的传感器网络和方便在数据收集中嵌入数据融合技术,这种结构对均衡负载、延长网络生命周期有显著的作用。数据融合技术是减少传感器节点间数据通信,节省传感器节点能量开销,延长网络寿命的有效技术手段之一。它通过对传感器节点采集到大量具有高冗余度的原始数据进行一定的运算处理,提取少量可以取代原始数据的特征数据发送给汇聚节点,在保证数据有效性的同时减少传感器节点的数据通信。无线传感器网络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安全性是影响其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对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信任安全问题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为:第一部分从传感器网络的体系结构、特点、信任模型、分簇和数据融合等多个方面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进行概述。分析了分簇技术的优势,从信任组成因素、信任模型、信任管理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安全问题的研究现状,并对数据融合的分类、数据融合常用的方法进行分析和比较。第二部分对节点的信任值进行研究,来判断节点是否值得信赖。重点介绍分簇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信任的计算模型。在该模型中,综合直接信任和信誉给出信任度的计算方法。直接信任度采用基于贝叶斯评估方法,在推荐信任度的基础上描述信誉。第三部分将节点的信任值作为一个参数引入到簇头选举的过程中,结合节点的剩余能量和地理位置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信任的网格状分簇算法GCBT,尽量避免恶意节点或者是自私节点当选为簇头节点,来保证网络的正常通信。并通过仿真试验对算法的性能进行综合评估。第四部分将节点的信任值和人工神经网络中的多层感知器模型相结合。通过神经网络的方法对传感器节点采集到的大量原始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在处理的过程中考虑节点的信任值,然后只将处理结果发送给汇聚节点。得出一种基于信任的数据融合算法DFBT,并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试验来验证其优越性。最后总结了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研究工作的方向和计划。本文的创新点有:(1)对节点的信任值进行研究,得出一种基于分簇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信任的计算模型。(2)将该信任计算模型运用到簇头的选举过程中,得出一种新的基于信任的网格状分簇算法GCBT。(3)将该信任计算模型与人工神经网络多层感知模型相结合,得出一种新的基于信任的数据融合算法DFBT。
其他文献
<正>在碳化硅生产过程中,按目前国内使用的工艺方法,是把 整个结晶块分成两层,如图1所示。靠炉芯体一层叫做一级品,其中碳化硅的含量在98%以上,用作磨料或高级耐火材料;一级品
提出企业价值观贯彻度概念,并将其概念化为宣扬的价值观和实践的价值观的差异程度.对4家企业的174名员工进行预研究和对15家企业的471名员工进行正式研究,进行了多水平验证性
The manufacture and maintenance of large parts in ships,trains,aircrafts,and so on create an increasing demand for mobile machine tools to perform in-situ opera
「けれども」和「のに」都是表达逆接确立条件的接续助词.其逆接的构成也同样是基于「Pならば~Q」的关系.然而,在实际使用中,两者的使用场合存在很大的限制,并非可以随意交换.
在理论机制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两类工具变量模型,选择2005-2018年中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实证研究,并从人口净迁移性质、城镇化水平及区域差异等角度考察跨省份人口城镇化迁移对
创新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企业更加关注创新模式。产学研合作、产业集群等创新模式的效果日趋显著,但是受到地理因素的限制,而供应链的合作可
学位
近些年来国家一直在进行教育改革的尝试,高职院校虽然和本科高校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高职院校也同样是培养人才并向社会输出人才的关键场所.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理论知识,还
情景感知是未来泛在网络发展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基于情景感知的移动业务也拥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情景感知服务在运行过程中,在用户允许的前提下以用户非主动提供的方式,通过传感器、手持终端、移动网络等感知设备进行信息采集。这也是情景感知服务的精髓所在,即通过移动网络与数据库的联接与配合而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为情景感知使用者提供一系列先知先觉、不知不觉的服务或服务信息。本文通过引入技术接受模型,揭示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们改变传统方式,经常在互联网上查找信息,相互交流,网上购物,娱乐等等。因此,网民在互联网上大量集附,形成了大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