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人情性”与“感物吟志”——刘勰诗学思想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sq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心雕龙》“体大虑周”、“笼罩群言”散发着无穷的理论魅力,极具研究价值。鲁迅先生将它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并称,认为二者分别是东西方最重要的理论著作。围绕《文心雕龙》研究所形成的“龙学”在国内外影响广泛。本文选取刘勰的诗学思想作为研究对象,主要是考虑到诗这种文学形式在刘勰心目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展示他美学思想的重要一环,然而在诸多《文心雕龙》的研究成果中对于其诗学思想的研究却为数不多,所占比例不大。这与诗歌在《文心雕龙》书中的地位是不相符称的。 本文除“引论”和“结语”外,主要分三个部分: 一、刘勰诗学本质论的内容及其形成原因。在回顾先秦、两汉和魏晋人对诗的理解的基础之上,提出刘勰的诗学本质观,辨析他所谓“志”与“情”的含义,讨论其诗本质论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二、刘勰诗学创作论。“感物吟志”是刘勰对诗歌生成过程的概括,与陆机和钟嵘的物感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刘勰以创作论为核心提出了“诗有恒裁”说和“随性适分”说,体现了他创作论的自觉和对不同诗体风格的尊重。 三、刘勰的诗学追求。刘勰心中理想的诗歌是风骨兼采,“风骨乏采”和“采乏风骨”都被他所鄙视。他推崇的五言诗的风格是“清丽”,诗味也是他所追求的。
其他文献
婚姻是一本书,开头是秀丽的诗篇,中间则是平淡的散文,从扉页读到结尾,既需要耐心,又要有技巧——如果双方都没有过错,只是因为觉得平淡无味而选择离婚的人们,不妨试一试“试离婚”。  最近,在一些濒临解体的家庭,在正式离婚之前,理性地选择了“试离婚”这种过渡形式。可喜的是,试离婚,使一些准备离婚的夫妻放弃了分手的打算,重新燃起了对婚姻的希望之火。  他厌烦她的唠叨,到了难以容忍的程度;可当他一个人过时,
王肃乃魏晋时期的经学大家,其学说被立为官学,成为一时之显学。其著作据《隋书·经籍志》记载有二十余种一百九十余卷,《诗》学著作有《毛诗注》二十卷、《毛诗义驳》八卷、《毛
学位
词,作为古代中国这个诗歌国度中晚生的新体裁,由附丽音乐的非文本体式和花前酒边的“艳科”起家,历经千年流程,自附庸而渐成大国,与诗、赋、曲抗衡并辔,成为中华韵文的代表体裁。一
曾巩,这位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古文大家,在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曾巩的记体文,丰富而全面地展现了他的精神世界。本文在认真研究文本的基础上,辅以宏
大多数孩子反感老师向家长“告状”,常婧的儿子小驳反应更为强烈。这与他自身淘气有关,与老师不懂欣赏孩子也可能有关系,最重要的原因应该是常婧不会处理那些来自老师的有关孩子评价的负面信息。   每次接到老师打来的电话,常婧往往心里总是先“咯噔”一下,听老师反映孩子诸多不是后,她心中愤怒的火苗便“腾腾”往上蹿。接下来教育孩子的方式无非都是一个套路:先是厉声批评,孩子沉默不语,常婧认为他消极抵抗;孩子大声申
苏颋是盛唐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作为一代宰辅,他为唐朝盛世的开创作出了一定的功绩;在文学创作方面,他凭借其超凡的文学才能,成为了当时文坛上较有影响力的人物,与张说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