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的临床特点和microRNA的差异表达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awrencec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分析和总结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myotonic dystrophy type 1, DM1)患者骨骼肌和多系统受累特点,提高对该病复杂临床表现的认识水平。2.分析中国北方汉族人群正常DMPK等位基因CTG重复序列拷贝数的分布特点,丰富对中国汉族人DM1发病率的认识。3.验证在DM1中存在异常表达的miRNA,探索其在DM1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1.选取2009年3月一2015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门诊经分子诊断确诊为DM1的患者85例,回顾性分析其肌肉受累程度及多系统受累特点。2.采用PCR片段长度分析法对197名中国北方汉族人(62名DM1患者和135名健康体检者)正常DMPK基因CTG重复片段多态性进行分析,并将该分布特点与中国其他地区人群和其他种族人群进行比较。3.选取12例DM1患者的活检股四头肌标本为实验组,12例(年龄和性别匹配)骨科手术患者的正常股四头肌标本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两组标本间miR-196a、miR-182、miR-451、miR-200c, miR-146a, miR-133a、miR-1, miR-206, CELF1, MBNL1, CELF2和MYF5的相对表达水平进行验证;4.选择荧光素酶实验对miR-196a和miR-182与CELF2的调控关系进行验证。结果:1.85例DM1患者(男52例,女33例)中47例有阳性家族史;首发症状以肢体无力最常见(60%)。肌强直、肌无力、肌萎缩的发生率分别为96.50%、92.90%、68.60%,主要以头面诸肌、颈前肌、肢体远端肌受累明显。69例完成了MIRS分级,1级2例、2级7例、3级24例、4级33例、5级3例,患者MIRS分级和病程(r=0.352,P=0.003)及年龄(r=0.242,P=0.045)具有相关性。MIRS分级与起病年龄(r=0.036,P=0.771)之间无明显相关性。MIRS分级≥4的患者与≤3的患者病程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分别为10.0(2.3,18.8)年和4.0(2.0,10.0),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570,P=0.010);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37.9士10.5岁和33.3±13.3岁,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19,P=0.110);73例完成了多系统受累的评估,其中60例存在多系统受累,病程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7.0(2.3,11.0)年;13例不伴多系统受累,病程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为4.0(2.0,13.5)年,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1.456,P=0.029)。2.62名DM1患者和135名无症状亲属中共检出332个正常DMPK等位基因,所含CTG拷贝数从5到32不等。其中CTG拷贝数为5的频率最高(24.40%),其次为12拷贝(22.90%),13拷贝(18.70%),11拷贝(17.80%)和14拷贝(5.10%),大等位基因(CTG≥19)的出现频率为2.70%。3. miR-196a、miR-182、miR-146a、miR-200c在DM1中低表达;CELF2、MYF5在DM1中高表达;miR-1、miR-133a、miR-206、miR-451、CELF1和MBNL1在DM1中未发现差异表达。TargetScan提示CELF2可作为miR-182和miR-196a勺靶基因,荧光素酶实验显示miR-196a和miR-182可调控CELF2的表达。结论:1.典型的DM1为青中年隐袭起病,阳性家族史有助于诊断。肌强直以舌肌和大鱼际最敏感,叩击这两个部位有助于不典型肌强直症状的检出。患者病程越长,MIRS分级越高,合并多系统损害的可能性越大。骨骼肌以外,白内障发生率最高,对本病有一定的提示作用。2.正常DMPK基因CTG序列在中国北方人群中的分布特点与南方人群略有不同,DM1的流行病学特征需要进一步行多地区、多民族的大样本研究加以明确。3. miR-196a、miR-182可与CELF2的3’UTR区结合,调控CELF2的表达,进而参与DMl的发病机制。
其他文献
基于当代社会发展中人们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重视,景观设计应重视人的角度,满足人的需求。本文通过引入交互性景观设计的概念,从植物、景观设施以及整体环境三大交互性景观
微信公众号自2012年上线以来,因其低门槛、普泛化的特征引起了一股公众号创业的风潮,公众号的开通和运营甚至成为了不少人的副业,然而,在追求高阅读量的同时,刷量、信息造假
针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现状,提出学校教育、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大学生道德社会化途径和方法.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背景与目的:脑血管病是当今世界公认的三大主要疾病死因之一,脑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CH)占其中10~55%,其病死率、致残率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脑出血的病理机制复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