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是《史记》研究的集大成时期,有清一代的学者,有的考据,有的论史,有的论文,在广泛吸收前代研究之精华基础上,开创属于自己时代之新风。依据研究方法的不同,清代的《史记》研究分为辞章派、考据派和史论派。《读史管见》兼有辞章派和史论派的研究特点,我们从叙事、写人、章法、评人、论史等角度进行微观研究,力图梳理出《读史管见》的全貌。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李晚芳生平与著述的概况。包括李晚芳的生平、家庭及生活的时代背景,《读史管见》、《女学言行纂》的成书、刊刻及传播情况,《读史管见》的版本和体例。第二部分,《读史管见》的文学艺术评论。主要包括评论《史记》的人物刻画、叙事艺术、章法结构等。李晚芳在评论《史记》中刻画人物的方法时,着重关注其中的借客形主、变幻声口、附传法;在评论《史记》中的叙事艺术时,着重指出其中的多元化叙事顺序、夹叙夹议、“如画”的叙事效果、删繁去取之法;在评论《史记》中的章法结构时,着重分析出其中的眼目、伏应等方法,并梳理了文章段落。第三部分,《读史管见》的历史人物和历史史实评论。李晚芳在品评历史人物的时候,态度客观,爱憎分明,不为尊者讳,不为王者讳,同情悲剧人物。李晚芳品评历史人物遵循一定的标准。第一,鲜明的历史功利性,即对历史人物论成败、究原因。第二,重儒、道,非法、申。对于人物的成功,她倾向于归结为奉行儒、道文化,对于人物的失败,倾向于归结为法、申弊病流害。同时,李晚芳在品评历史人物时遵循一定的方法。第一,对比法。在对比中,揭示历史人物的性格与特点。第二,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即每一传中抓住传主身上的主要特点加以评论,不涉及其他。在评论历史史实时,李晚芳重点关注了政治、征伐、货殖、人物关系、人才任用等方面。李晚芳在评价《史记》中的政治事件时,继承儒家的政治标准,把是否修德行、行仁政、得人心作为评价政治成败的根本依据;她通过《货殖传》的点评为商业正名,为商人正名,认为经商近可以养身养家,认为商人非庸人,货殖非小事;李晚芳的战争观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她认为圣人凭借仁义立国,礼乐和征伐同样是治国大柄。礼乐和征伐有先后次序,当礼乐行不通时施以征伐,征伐的目的也是行仁义;在《史记》中呈现的复杂人物关系中,李晚芳着重评点了君臣关系和同僚关系;在评点《史记》中的用人问题时,李晚芳指出识人之难,用人之难。第四部分,《读史管见》的其他研究。包括李晚芳对司马迁的评价,《读史管见》的征引及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