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钢低温贝氏体转变动力学及性能研究

来源 :内蒙古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E_BO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设计并研制了一种中碳Si-Mn-Cr-Mo系低温贝氏体高强钢。利用膨胀法和金相法测定了相变临界点和TTT曲线,并依据该曲线制定了等温转变工艺。设计了在260℃盐浴处理不同的等温时间,得到了该钢的低温贝氏体转变动力学。通过改变等温淬火温度,得到不同尺寸的低温贝氏体组织,并测试了其力学性能。实验钢经20kg真空感应炉熔炼-铸锭-锻造等过程,得到厚度为30mm的板材。板材经降硬度退火后,切割加工成拉伸试样和热处理用试样。用膨胀法和金相结合方法测定了实验钢的TTT曲线和临界点。Ac3=918.9℃,Ac1=715.5℃,Ms=317℃。贝氏体转变区鼻子温度为300℃,孕育期为70s,转变终了时间为2?10~4s。根据实验钢的TTT曲线设计了两种热处理工艺:950℃奥氏体化后空冷到400℃左右入盐浴等温淬火,盐浴温度分别为220℃、240℃、260℃、280℃、300℃,盐浴时间为6h;盐浴温度为260℃,盐浴时间分别为0s、40s、5min、30min、60min、90min、120min、180min、360min。经过对试样的宏观力学性能测试和微观组织的观察,第一种热处理工艺下,等温温度为260℃时,其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强塑积、硬度都达到了最大值,分别为1730MPa、1110MPa、52.1GPa%、53.2HRC。在钢中含有的板条状的贝氏体铁素体组织和薄膜状的残余奥氏体组织使得钢具有良好的强韧性。第二种热处理工艺下,盐浴时间为5min时硬度达到最大值,为53.6HRC,在90min时硬度达到最小值,为47.7HRC。实验钢在前期出现马氏体组织,90min时全部转变为贝氏体组织。等温淬火温度从220℃增加到260℃时,冲击功逐渐增加,并达到63.9J;等温温度为280℃时,冲击功开始下降,300℃时,冲击功快速下降。当转变温度从300℃增加到400℃时,冲击功从40.2J降低到10.8J,与上贝氏体的形成恶化力学性能有关。采用EBSD方法测定了残余奥氏体含量。实验钢在280℃下所含残余奥氏体的量最高,为11.8%,在240℃时所含残余奥氏体的量最少,为7.18%,残余奥氏体的形状也会影响钢的强韧性。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国家科技实力的提升,计算机软件开发领域的发展得到了不小的突破与创新,很多行业领域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会将先进的计算机软件应用其中,从而为行业发展提供
青海湖滨沙地自然条件严酷,人工造林成活率低,采用青杨高干深栽技术,其成活率和保存率均高于同期栽植的其他树种.
目前地铁车辆运营主要采用直流供电方式,由此引起的杂散电流泄露问题便广受关注。杂散电流的存在给设备及管线的正常运行、人民的正常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困扰。本文就杂散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