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回指可及性的认知转喻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wyn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指在传统上被认为是建立在语言表层上的互指关系。从认知的角度来看,它是交际双方根据话语所建立的心理表征中突出的实体。Hankamer&Sag(1976)将回指划分为表层回指和深层回指,秦洪武(2001)进一步把深层回指分为无明示先行项的回指,零代词回指和歧义回指。Ariel在其可及性理论中总结出了指称词语的可及性程度等级。但是该等级的局限性在于其只能适用于表层回指。转喻作为人类重要的思维方式,使得我们可以依靠转喻的思维来解读回指现象。本文从认知转喻的角度提出一个模型,用以分析、解释表层和深层回指中确定回指指称对象的认知过程。该模型指出听话者为了确定回指,在理想化认知模型中进行认知推理的步骤越多,付出的努力越大就越难达到目的。该观点解释了在深层回指中,指称词作为可及性标示语不能被Ariel的可及性程度等级所囊括的原因。由此作者发现受不同认知推理的影响,要建立一个适用于各种回指现象的可及性标示语等级是不太现实的。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简要介绍了从认知转喻角度研究英语回指的可及性的意义、相关研究以及全文的结构。第二章回顾了回指、转喻以及可及性研究的主要理论。首先从不同语言学流派和各个相关领域的代表性理论介绍回指研究,然后就回指的分类研究进行了回顾。其次分别从传统和认知角度回顾了转喻的研究历史。最后着重从可及性理论阐释可及性的研究。第三章和第四章是全文的主体。在第三章中,作者结合了理想化认知模型,Radden & Kovecses的认知转喻理论以及Al-Sharafi的语篇转喻模型,旨在从认知转喻角度建立模型用以阐释回指的可及性。该模型作为本文的基本模型,将用于分析回指现象并进一步对指称对象的可及性运作过程进行阐释。在第四章中此模型分别应用于表层回指和深层回指的各种实例。根据对深层回指的分析结果,作者发现Ariel的可及性程度等级并不适用于深层回指,并且很难建立起一个可以适用于各种回指现象的可及性程度等级。第五章结语,总结本文的主旨,同时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缺陷和今后研究的主要侧重点。本文将英语回指可及性的研究扩展至深层回指,准确地确定回指有助于读者对文本的理解,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其他文献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智能设备的不断发展,人们传统以来的问答行为逐渐从线下拓展到了线上,出现了最早一批线上问答平台。传统问答平台在引入社会化关系后蓬勃发展,成为人们解决
本课题通过聚氨酯预聚体法制备了一系列不同EG含量的聚氨酯酰亚胺泡沫(PUI),分别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热失重分析(TGA),极限氧指数(LOI)等手段,对比通过使用硅烷偶联剂改
McCroskey (1977a)认为交际畏惧是指“个体与其他人进行真实的或预期的交际时而产生的害怕或焦虑”。研究者一般认为,交际畏惧对交际能力的发展有负面影响,因而必须加以克服
在语言基本表达方式上,汉语中既存在着"图形先于背景"的概念显现原则,又有"背景先于图形"的语序强趋势。前者遵循语义结构到句法结构的映射,是一种动态视点;后者体现汉语对同一事
根据煤矿掘进支护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提出相应安全预防对策,希望能够更好地提高煤矿掘进支护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正>国办《关于推进公共资源配置领域政府信息公开的意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的通知》等
本文基于第二外语习得及相关教学法的理论,并结合自己学习经历和教学经验,分析高校西班牙语在入门阶段开展全西语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目前高校的西语牙语教学基本是从零起
介绍了一起运行中的变压器出现铁芯对地绝缘电阻严重降低、轻瓦斯频繁动作的故障,分析了故障发生的原因,阐述了电力变压器铁芯接地故障的诊断和处理方法,并提出相应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