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居民点用地是农民居住生活的载体。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农民基于改善生活条件的需求建造更多更好的住房,农民建房占用了大量耕地,使农村居民点用地不断增加,耕地资源不断减少使粮食生产受到威胁,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张并侵占耕地现象越来越严重,已经引起了诸多学者的关注。对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研究较多,但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大城市,这些城市已经经历了农村居民点用地迅速扩张的阶段。而对目前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小城市的研究较少,这些城市发展缓慢,农村居民点用地正处于迅速扩张阶段,对这些城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驱动因素的研究可以找出其变化驱动的主要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张占用耕地资源,缓解用地矛盾。本文选取商洛市为研究区域,分析商洛市农村居民点用地现状和1999年至2007年间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运用SPSS软件对影响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运用DPS软件对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值进行预测,得出以下结论:商洛市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现状为全市农村居民点用地总面积27808.53公顷。2007年商洛市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为135.24平方米/人,符合国家关于北方农村人均建设用地不能超过150平方米的规定。但在各个区县中,商州区和洛南县的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超过了150平方米。商洛市1999年至2007年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除了2004年减少外,总体上呈现逐年上升的变化趋势。商洛市各区县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在1999年至2007年期间变化情况不同,与1999年相比,至2007年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减少的区县为商南县和山阳县,其余区县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均增加。商州区、洛南县、山阳县的土地利用相对变化面积百分比绝对值较大,在商洛市全市农村居民点土地面积变化中占主要地位。1999年至2007年商洛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的驱动力为商洛市农村经济发展、农村人口和农村户数的变化。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商洛市农村居民点用地发生了变化。通过预测分析得出商洛市未来农村居民点用地将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增加将侵占更多的耕地资源,根据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分析,建议采取完善社会保障体制,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强农村土地管理来遏制农村居民点用地扩张侵占耕地,并通过土地整理工作充分挖掘存量农村居民点用地潜力,增加有效的土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