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农用地等级的差异间距合理性分析——以怀安县为例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anmm2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用地分等定级是依据农用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属性,根据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在行政区内进行农用地质量优劣的综合评定并划分其等级的活动,是国土资源大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完善,农用地流转、土地征用补偿、耕地保护、土地整理、宜农土地开发等各项与农用地质量有关的政策实施,迫切要求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农用地的质量进行评定。 近年来,土地评价研究逐步深化,人们愈来愈注重评价的科学性和应用价值,农用地分等定级研究在全国广泛开展,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本文的研究就是在此背景下,以怀安县为例区,以《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为技术依据,构建农用地分等定级指标体系,计算分等定级指数,划分等级;根据分等定级结果,以经济等指数和定级指数为基础数据,采用T检验方法,利用SPSS软件从自然、经济等因素的角度,对分等定级结果进行差异性分析,从而对分等定级指数的间距合理性进行研究。 本文首先探讨了分等定级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其次在分析区域特点的基础上,运用MAPGIS软件对研究区进行分等定级。第三,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选取地形部位、土层厚度、表土质地、有机质含量、灌溉保证率、标准粮产量和速效磷七种因素,通过T检验法,对不同等级的地理条件差异度以及等级内部差异度进行研究。最后,提出等级修正方案,并进行验证,最终确定等别划分的合理方案。 研究表明:通过分析等级外部和内部差异度可知,级别外部差异度大,内部相似性大。级别划分既突出了外部的差异性,又保证了内部的相似性,既区分了土地质量,又保证了划分的精度,因此,级别划分较为合理。等别外部差异性小,内部相似性大,没有反映出土地的质量差异,等别划分过细。级别划分要求县域可比,等别划分要求全国可比。在县域范围内级别数量已经反映了差异性和相似性规律,在县域外更大范围内的比较就更应该忽略县域内部的差异性。因此,等别划分欠合理,应缩小等别间距,减少等别数量:等别数量应小于级别数量。最后本文提出了等别修正方案,并对修J下方案等别进行验证,得出怀安县农用地合理的等别数量和划分间距。
其他文献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以及其它生产要素,产生了大量的环境污染问题。资源与环境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瓶颈”。在这种背景下,我国政府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战略,这些发展目标的实现需要一套客观的经济发展衡量指标体系来支撑,然而,现行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却忽略了自然资源方面出现的稀缺影响
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UJCC)反映了一个区域的社会及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引起了土地利用及土地覆被的剧烈变化,全面及时地掌握资源环境的基
在我国,干旱、暴雨洪涝、连阴雨、高温热浪、沙尘暴、台风等各种气象灾害每年造成的损失占整个自然灾害损失的70%左右,直接经济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6%1而与气象条件有关的泥石
2014年对中国报业来说似乎是不同寻常的一年——1月1日,创刊于1999年的《新闻晚报》休刊;而原本属于日报的《国际金融报》,也自1月6日起由日报改为周报。两起事件相隔10天不
学位
在旅游研究中,旅游对目的地的社会文化影响一直吸引着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旅游对目的地的社会文化影响的相关理论,并选取崇明岛进行了实证研究。全
土地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的衣食之源,同时它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生产要素,也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的活动基地。我国是土地资源大国,总量居世界第三位,但同时又是人均占有量
在蒙古高原特有的气候等自然因素以及人类生产活动的共同作用下,使得风蚀作用加强,草原土地退化加剧,土壤有机质及其它主要养分物质损失,土地生产力下降,影响区域生态系统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