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缺乏体力活动不仅对儿童和青少年的身体和心理两方面健康都造成不利影响,而且对儿童和青少年的记忆力、注意力和认知分辨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体力活动、认知和学习,这三个过程是密不可分的。在现今生活中,大量的课业负担以至于儿童青少年长时间地久坐不动,导致身体素质差和体力下降,这样不仅影响身心健康,而且影响大脑认知的发展。但是目前对儿童的体力活动-认知功能-学业成绩三者间的联系进行整体考查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小学生体力活动与元认知及学业成绩的客观测量,分析体力活动对元认知及学业成绩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而在理论和实践层面为改善小学生的体力活动量,达到改善元认知与学业成绩的目的做出一定的参考。本文首先通过文献资料法,对体力活动、元认知及学业成绩的概念和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其次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据分析法,以阜阳实验小学一(1班)和二(7)班学生共60人为测量对象,其中男生34人,女生26人,通过小学生7天体力活动量表和携带式运动手环测量小学生的体力活动水平,携带式运动手环测量包括步数、里程、心率、运动时长、能量消耗5个方面;小学生7天体力活动量表以MET值呈现,将两种测量方法所得数据进行对比后按照体力活动划分标准(见表3)选定高体力活动组、中体力活动组、低体力活动组三组实测人员;对所有测量对象进行身体健康指标测量,体质健康指标含有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跑、坐位体前屈、一分钟跳绳7个维度;元认知是通过《儿童自我意识》量表进行测量,分行为维度、智力维度、躯体维度、焦虑维度、合群维度、幸福维度共6个维度80道题;学业成绩从两个班班主任处获得,包括2个月、4个月、6个月三次的月考成绩(语文+数学),最后将体力活动、元认知、学业成绩的数据记录在Excel表格中并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相关性分析,为分析不同体力活动水平的小学生元认知及学业成绩情况,及其可能存在的联系提供数据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体力活动问卷所测得MET值在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即男女生在体力活动上处于同一水平,说明性别因素并不会对体力活动测量造成影响;携带式运动手环测得的步数、里程、心率、运动时长、能量消耗等指标数据在性别间也不具有显著性差异;体质健康指标中一分钟跳绳在性别间存在显著性差(P=0.004,P<0.05)男生的一分钟跳绳成绩均高于女生;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跑、坐位体前屈等指标在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元认知各维度与总分和学业成绩在性别间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2)元认知各维度及总分在体力活动三层分组情况下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行为维度得分的分布为高体力活动组(11.55±1.731分)>中体力活动组(10.30±1.690分)>低体力活动组(9.12±1.269分),各组之间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00<0.001);智力维度得分的分布为高体力活动组(9.95±1.395分)>中体力活动组(8.96±1.147分)>低体力活动组(8.47±1.125分),各组之间差异具有中度显著性(P=0.002<0.001);躯体维度得分的分布为低体力活动组(9.12±1.728分)>高体力活动组(8.15±1.461分)>中体力活动组(7.39±1.924分),各组之间差异具有低度显著性(P=0.011<0.05);焦虑维度得分的分布为高体力活动组(10.40±1.698分)>中体力活动组(9.09±0.848分)>低体力活动组(8.59±0.870分),各组之间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00<0.001);合群维度得分的分布为中体力活动组(9.00±1.382分)>低体力活动组(8.71±1.263分)>高体力活动组(7.30±1.342分),各组之间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00<0.001);幸福维度得分的分布为高体力活动组(7.45±1.356分)>中体力活动组(6.43±0.992分)>低体力活动组(5.88±0.781分),各组之间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00<0.001);总分维度得分的分布为高体力活动组(55.10±4.090分)>中体力活动组(51.17±3.576分)>低体力活动组(49.88±2.395分),各组之间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P=0.000<0.001)。(3)三次学业成绩在体力活动三层分组下均具有显著性差异,2个月学业成绩的P=0.005<0.01,高体力活动组的学生学业成绩(82±4.104分)>中体力活动组(76.96±7.029分)>低体力活动组(75.88±6.183分);4个月学业成绩的P=0.031<0.05,高体力活动组的学生学业成绩(80±4.588分)>中体力活动组(77.39±4.490分)>低体力活动组(75.88±5.073分);6个月学业成绩的P=0.000<0.001,高体力活动组的学生学业成绩(88.5±3.663分)>中体力活动组(83.48±6.473分)>低体力活动组(70±0.000分)。从趋势上来看,高体力活动组与中体力活动组的学生成绩在三次考试中逐渐提高,而低体力活动组在三次考试中学业成绩有所下降。(4)通过体力活动与元认知及学业成绩的相关性分析发现:体力活动与元认知总分具有相关性(r=0.567,<0.01),说明体力活动与元认知总分之间具有一定的中度正向联系;体力活动与6个月的学业成绩具有相关性(r=0.828,<0.01),说明体力活动与6个月学业成绩之间具有高度的正向联系;元认知总分与6个月学业成绩具有相关性(r=0.512,<0.01),说明元认知总分与6个月学业成绩之间具有一定的中度正向联系。(5)通过体力活动与元认知对学业成绩提升的ROC曲线分析发现:体力活动达到3.5MET时,对于学业成绩的提升具有最好的效果,可信度达到92.7%;而元认知达到54.5分时,对学业成绩的提升效果最好,可信度达到72.6%。研究结论:(1)一二年级小学生的体力活动水平,体质健康水平、元认知各维度及总分、三次的学业成绩在性别间并无显著性差异;(2)一二年级小学生的体力活动水平越高,元认知得分越高。通过体力活动的分组发现元认知的得分情况也具有差异性,即高体力活动组>中体力活动组>低体力活动组;(3)一二年级小学生的体力活动水平越高,学业成绩的得分越高。每一次的学业成绩考试得分均是高体力活动组>中体力活动组>低体力活动组;(4)一二年级小学生的体力活动水平与元认知及学业成绩均存在正相关性,体力活动水平可能是通过影响元认知水平,提升认知能力,从而对学业成绩有促进作用;(5)体力活动与元认知及学业成绩都呈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