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在国际交流和对外交往上日益频繁。新闻发布会作为信息传播、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在国际社会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随着时代的发展,新闻发布会的主题也日趋多元化,而非局限于政治、经济和文化;新闻发布会也不再是政府发布新闻消息、诠释新闻焦点的专利,越来越多的企业、艺人或民间组织等也因各种各样的缘由召开新闻发布会,以求得在最广范围,以最快速度最深入的传达自身目的。其中突发事件新闻发布会更是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因为需要召开新闻发布会的突发事件往往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大。正是由于突发事件本身的敏感性、突发性等特点,使得突发事件新闻发布会口译难度增加,故对突发事件新闻发布会口译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此汉英交替模拟口译实践以“农夫山泉标准新闻发布会”为素材,模拟过程以口译业务周期(详见第二章)为参考,即“接受任务”、“事前准备"、“当天的发挥"和“任务后的任务"四大阶段,并根据实际情况将第一阶段“接受任务”调整为“模拟口译素材的选择"。报告分为四章,第一章介绍口译项目的背景和研究意义以及模拟口译素材的选择。第二章为口译过程的描述,其中包括译前准备(例如相关语料的研究和分析、新闻发布会的特点等)、笔者口译完后对模拟口译过程中的难点回顾以及译后的质量评估。第三章以释意派理论为指导,分别从新闻发布会主题演讲和答记者问两部分进行译例分析,其中鉴于主题演讲环节为说者单向传递信息,故在此部分笔者通过翻译方法和策略进行探讨,而答记者问环节为说者和听众双向交流,存在较大不可预测性,加之突发事件的敏感性,故笔者偏重于分析译者主体性的表现。第四章为结语,笔者对此次模拟口译实践的局限性进行剖析,并进行经验总结和反思,以为日后口译训练和研究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