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沙地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是我国“三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绿化造林树种之一,但存在长势衰退、枝叶枯黄、病虫害爆发和更新障碍等严重的衰退问题。根内真菌是植物吸收营养元素的重要媒介,增强植物的抗逆性,在樟子松生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鉴于此,本研究以呼伦贝尔沙地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3个龄组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和天然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室内分析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了沙地樟子松林土壤理化和酶活性特征,以及根内真菌群落和功能群结构,最终为沙地樟子松林抚育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表明:(1)沙地樟子松林土壤含水量、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均在近熟林中最高,土壤养分含量在成熟林中并没有得到有效积累;四种酶活性在近熟林中的活性最低,天然林中转化酶活性最低,脲酶活性最高,在天然林中土壤氮素循环效果较好;脲酶、磷酸酶和转化酶均与土壤含水率表现出显著相关性(P<0.05),过氧化氢酶与土壤理化性质间没有显著相关性。(2)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根尖样品共获得520个真菌OTUs,隶属于5门87科197属,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相对丰度较高,分别为54.98%和39.27%。Alpha多样性指数在成熟林中最小,中龄林中最大。成熟林根内真菌Pielou均匀度指数显著小于其他林龄(P<0.05),成熟林根内真菌群落分布比例不均衡;双子担子菌属与土壤有机质和脲酶相关性较强,乳牛肝菌属与过氧化氢酶、转化酶和速效磷的相关性较强。(3)共生营养型在沙地樟子松根内真菌中占据主导地位,其相对丰度在成熟林中最大,天然林与近熟林共生营养型真菌所占比例较为接近;部分真菌在不同林分的生态策略存在差异,在天然林中表现出较多的生态策略;病理营养型真菌相对丰度与土壤全磷和土壤p H表现为显著相关性(P<0.05),腐生营养型真菌与土壤有机质为极显著正相关(P<0.01),共生营养型与土壤特性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