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鸡大肠杆菌病是严重危害养鸡业的重要疾病,由于其血清型复杂,耐药菌株不断增加,给防治工作带来了巨大困难。近几年,湖北地区鸡大肠杆菌发生较为普遍。因此,很有必要对湖北地区鸡大肠杆菌的血清型、耐药性及致病性大肠杆菌携带的毒力因子进行细致的调查和分析,找出发病规律,制定出较为科学合理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本文从湖北部分地区鸡场的发病鸡中共分离出39株大肠杆菌,经常规方法培养、纯化、镜检,生理生化鉴定,符合大肠杆菌培养特性、形态特征及生化特性。经O因子血清鉴定,主要为O1、O2、O78三种血清型,优势血清型为O1(15.3%)和O78(38.5%),占定型菌株的87.5%,占试验菌株的53.8%。采用Kirby-Bauer纸片法,用19种药敏片对19株鸡源性大肠杆菌分离株进行药敏实验,结果表明其耐药性非常强。具有耐药性的菌株占全部菌株的100%,且所有菌株都有多重耐药性,最少的也对7种药物耐药(1株),最多的对18种药物耐药(2株)。对复方新诺明、磺胺异恶唑、头孢拉定、阿莫西林/棒酸、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新霉素8种药物耐药的最为普遍(11株),占全部耐药菌株的57.8%。高敏药物仅有丁胺卡那霉素和壮观霉素,氯霉素和庆大霉素仅可作为中敏药物,对本地区的鸡大肠杆菌病防治选药具有一定指导作用。对39株鸡大肠杆菌分离株进行了FimH、kpsⅡ、papC、tsh、iss、iucD、irp2、vat、cavC、hlyE、astA等11种毒力相关因子进行了基因扩增实验。结果显示它们的扩增频率按大小分别为分别为iss(71.79%)、iucD(66.67%)、irp2(66.67%)、cavC(58.97%)、vat(28.21%)、tsh(25.64%)、astA(23.08)、kpsⅡ(17.95%)、FimH(12.82%)、papC(15.4%)、hlyE(2.56%)。iss、iucD、irp2、cavC四种毒力因子出现的频率较高,这与大肠杆菌的R质粒在此地区不同菌株间的转移较快有很大的关系。它们作为毒力标志基因,能为本地区鸡大肠杆菌病的诊断、免疫防制等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