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炭疽菌低毒性菌株的筛选及控病效果的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caoxiao7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苹果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对苹果采后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利用弱致病菌株先侵入寄主组织后诱发植物产生抗病性,可以减轻植物病害的发生和危害。通过离子注入和磁场照射的方法处理苹果炭疽菌,然后在苹果上进行活体筛选测定,获得低毒株,并对低毒菌株和强毒菌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然后接种于苹果上,对其引起苹果体内的部分酶活的变化进行比较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低毒菌株的筛选和控病效果1.1低毒菌株的筛选本研究利用离子注入和磁场照射的方法处理苹果炭疽菌,通过调查菌株生长情况及接种在苹果上,对苹果上病斑的大小进行测定筛选,获得低毒株,发现离子注入C100-2-5低毒株和磁场处理C0.25-1-2低毒株对苹果有较好的保护作用。1.2低毒性菌株对苹果炭疽病的控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通过离子注入获得的低毒性菌株对苹果的控制效果较好。在以不同比例混合接种的控病效果中,强毒性菌株与低毒性的菌株以1:2的比例时接种的效果较好。2.低毒菌株和强毒菌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研究了温度、pH值及碳、氮源对苹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强毒性菌株及低毒性菌株的生长、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的影响,以及强毒菌株与低毒菌株致死温度的差异。2.1温度对苹果炭疽病菌强毒性菌株及低毒性菌株的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强毒菌株和低毒菌株的菌丝生长温度范围都是10~35℃,最适温度为28℃,但低毒菌株C100-2-5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下生长速率较快,产生分生孢子的温度范围与分生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15~35℃,低毒菌株的产孢量去低于强毒菌株的产孢量,但低毒菌株在低温下的孢子萌发率较高。2.2 pH值对苹果炭疽病菌强毒性菌株及低毒性菌株的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低毒菌株和强毒菌株在pH 3~10的范围内均能生长和产孢,菌丝生长的最适pH值为4,产生分生孢子的最适pH值为4~5,但经离子注入的低毒性菌株C100-2-5的产孢量在不同的pH值下却一直低于经磁场处理的C0.25-1-2和强毒性菌株。2.3碳源对苹果炭疽病菌强毒性菌株及低毒性菌株的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种供试碳源中,各菌株在苹果果汁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快,在甘露醇培养基上生长最慢;低毒菌株产孢量最多的是碳源为麦芽糖的培养基,而强毒菌株则在葡萄糖培养基上;以苹果果汁为碳源时菌丝生长良好,但不利于分生孢子的产生。在苹果果汁培养基上分生孢子的萌发率较高,低毒性菌株在D-果糖和甘露醇萌发率较低。2.4氮源对苹果炭疽病菌强毒性菌株及低毒性菌株的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强毒菌株和低毒性菌株都在氮源为蛋白胨培养基上生长的最好,且孢子萌发率最高,与以其它为氮源培养基达到显著差异,但是在蛋白胨培养基上C100-2-5菌株没有C0.25-1-2菌株和强毒菌株生长的好,从产孢量来看,强毒菌株在尿素上产孢量最大,而两个低毒菌株都是在氮源为NHNO3的培养基上产孢量最大,在氮源为NH4SO4的培养基上产孢量最小。2.5苹果炭疽病菌强毒性菌株及低毒性菌株致死温度各菌株的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47℃15min或50℃5min。但菌丝的致死温度却不同,强毒菌株为60℃20min,C0.25-1-2为60℃25min,C100-2-5为60℃30min或65℃5min。2.6苹果炭疽菌低毒性菌株遗传稳定性的测定通过逐代培养低毒性苹果炭疽菌,然后分别接种到苹果果实上,活体测定病斑发生的大小,结果表明:各代之间的病斑直径没有达到差异显著,说明低毒性菌株具有相对的遗传稳定性。3.苹果炭疽菌低毒性菌株致病机制研究应用分光光度法对活体内外苹果炭疽菌的低毒菌株和强毒菌株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进行活性分析,结果如下:3.1活体外低毒菌株和强毒菌株产生的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强毒菌株和低毒菌株之间变化趋势没有显著的差别,但各菌株之间分泌的PMG和CX活性都达到差异显著。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苹果炭疽菌分泌的聚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的活性都在第5天和第8天有一个峰值,而羧甲基纤维素酶(CX)活性先升后降,第5天达到峰值后即开始下降,到第9天又出现一次高峰后活性降低。3.2活体内细胞壁降解酶活性的变化苹果果实受侵染后,PMG和Cx活性都显著增高,强毒菌株和低毒菌株均先出现PMG活性高峰,后出现Cx活性高峰。强毒菌株在接种第5天PMG活性达到最高峰,而低毒菌株则在第4天达到最高峰。C100-2-5与C0.25-1-2的变化趋势相似。强毒菌株PMG活性总体上低于低毒菌株,而接种强毒菌株苹果果实cx活性总体上要高于接种低毒菌株的活性,且接种强毒菌株和低毒菌株的Cx活性都在第7天达到高峰。4苹果对炭疽菌的抗性机制研究4.1真菌细胞壁降解酶苹果果实接种苹果炭疽菌的强毒菌株与低毒菌株后,苹果果实体内β-1,3-葡聚糖酶活性和几丁质酶活性都处于上升趋势,但整体上接种强毒菌株的酶活低于接种低毒菌株的酶活,未接菌的苹果果实体内的酶活性基本处于平稳状态,且活性很低。4.2寄主主要防御酶研究了采后苹果果实接种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后,主要防御酶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三种酶的活性都在第4天达到最高峰,而后活性呈下降趋势。接种低毒菌株的苹果果实的POD酶活在前三天和第6天都高于接种于强毒菌株苹果以内的酶活,但在第4-5天却低于接种于强毒菌株苹果以内的酶活;而接种低毒菌株的苹果果实的PPO酶活一直低于接种于强毒菌株苹果以内的酶活。PAL活性的变化则是接种低毒菌株的酶活在前5天低于强毒菌株,第6天后则相反。不同的是菌株的毒性不同,引起果实体内酶的活性变化也略有不同。在接清水对照的苹果体内也存在这三种酶,但活性很低。4.3糖类通过测定接种前后果实中可溶性总糖的含量,分析了可溶性总糖的变化。研究表明,接种强毒菌株苹果果实糖含量整体上低于接种低毒菌株的含量,都比未接种的清水对照糖含量高。
其他文献
岁月不居,光阴荏苒。蓦然回首,我已年逾花甲。不少事情皆已淡忘,然而父母的影像却时时浮现在脑海里。永难忘,1993年闰三月二十五日,母亲被病魔夺去了生命,辞世时不足61岁。十九年后的2012年闰四月二十五日,比母亲小两岁的父亲亦因病撒手人间,享年78岁。父母如今与儿女阴阳两隔,一去不还,做儿女的未尝不惦念父母?每每回忆仁慈的父母,心里就不禁涌现一句话:父母之爱、之诲、之恩永世难忘,父母亲永远是慈祥的
期刊
近年来,随着转基因玉米的大面积种植和广泛应用,转基因玉米的生态安全性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评价转基因玉米的安全性,尤其是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研究势在必行。本文以
在南昌市湾里区立新村立新小学,乡村教师高自仁正拄着拐杖在办公室列下一学期的课程安排 ▲  普通人走一小步,只需不到一秒。可对因小儿麻痹症导致腿部残疾的高自仁来说,需要三个步骤:用拐杖撑住前方,身体往前移动,保持平衡后再继续下一步。  在江西省南昌市湾里区梅岭镇大山里从事教学工作的42年中,高自仁用坏了60多根拐杖。 60多根拐杖,撑起乡村学子的明天  今年60岁的高自仁,出生于梅岭大山里的一个普通
期刊
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农药行业在环境保护等方面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农药剂型加工作为有效缓解农药压力的途径之一也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农药微乳液适应农药水基化剂
十年了,在我的梦里,你依然有慈祥的笑容,关切地轻轻地叫着我的名字。  从小,你就带我。坐在门口的石凳上晒太阳,你顺手搬一个小凳子在身旁,拍着说“快来,坐”,我迟迟不来,你也不生气,等我屁股终于落定,你就开始找东西,身上穿的衣服一件一件的把兜摸个遍,拿出来递给我:“这是谁谁谁给我的,我舍不得吃,你吃了吧。”边说边开始撕包装,天气热,放在兜里捂了好几天的糖总是黏着糖纸,放到我嘴里时大多是半糖半纸,化着
期刊
隐翅虫科Staphylinidae是鞘翅目Coleoptera物种多样性最高的一个科,现记载约61,000种。目前,隐翅虫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于形态特征、核基因和部分线粒体基因的系统发生研究。近
烟草青枯病是由茄科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引起的典型的细菌性土传病害,在我国烟草种植区普遍发生,其中以福建、广西、贵州、云南、四川、湖南发生最为严重,造成
本文是关于中国横脊叶蝉亚科(Evacanthinae)系统分类的研究论文。文中简要总结了叶蝉科(Cicadellidae)分类研究历史与进展,系统回顾了横脊叶蝉亚科的分类地位及分类沿革,世界及
苹果黑星病是我国苹果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自1997年以来该病害在陕西省苹果产区持续危害发生,严重威胁着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国内在苹果黑星病菌形态、生物学特性、
小麦叶锈病是小麦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筛选和培育抗病品种已被公认是防治此病害最为经济、安全和有效的途径。而了解我国小麦栽培品种以及重要抗源材料的抗病基因组成和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