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试教育是以分数论成败、急功近利的教育。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过分强调教师为主体,于是教学变成了枯燥的知识传授的过程,学生的主体性被忽视,学生学习变成了填鸭式的接受过程。只追求分数的应试教育,造就了一批高分数、低能力的应试机器,这违背了教育的初衷。而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赏识教育是以人为本,以爱为前提条件,用赏识的眼光挖掘学生一切潜能以满足学生内心深处对爱、尊重、渴望的需求为核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做了明确规定,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所以说,语文学科是富有人文内涵的,语文教育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要关注学生的内在情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赏识教育理念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将赏识教育理念与语文教学相融合,运用赏识教育理念尝试赏识每一位学生,以此来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论文正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重点阐述了赏识教育的概论、相关的理论基础,正确把握赏识教育的本质内涵是在教育教学中有效运用的前提,并分析了在语文教学中运用赏识教育的重要意义: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自信心;有助于挖掘学生潜能,提高语文素养;有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发展学生个性。第二部分,课题研究现状分析总结,通过对学生问卷、教师问卷以及访谈问卷的数据分析,发现目前赏识教育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了有针对性地分析阐述。第三部分,根据现状分析的结果,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具体运用赏识教育理念的实施措施,主要从阅读、写作两个方面展开。阅读教学方面包括利用文本资源,赏识学生的自主性解读;营造和谐的氛围,挖掘赏识学生因素;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做到因材施赏三个方面。作文教学方面包括注重课外练笔,鼓励放胆为文;及时精当点评,肯定创造成果;倾注爱心,寄予厚望;评价主体多元参与,自评、互评、师评一体化相结合四个方面。最后一部分,阐述了在运用赏识教育理念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提高教师自身素养,尝试赏识每一个学生;坚持赏识与批评的辩证统一,赏识要有“度”;赏识教育要有耐心,持之以恒。另外,学校教育还要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共同促进赏识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更大的功效。综合看来,要想使赏识教育理念能够真正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落实,还需要每一位一线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实践与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