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腕管段正中神经声像图和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探讨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ronqi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腕管段正中神经声像图观察目的:通过观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腕管段正中神经声像图表现,探讨DPN腕管段正中神经声像图表现特征,评价腕管段正中神经超声检查在临床DPN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依据糖尿病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标准,收集我院2012年3月-10月间收治的有完整超声检查和临床资料,符合本研究DPN组入组标准和剔除标准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DPN组,共40例(两侧共80根腕管段正中神经),男22例,女18例,年龄:39-89岁(平均年龄:54.95±11.85岁)。同期,选取来我院检查确诊无糖尿病,有完整超声检查和临床资料,符合本研究设定的对照组入组标准和剔除标准者作为对照组,共40例(两侧共80根腕管段正中神经),男21例,女19例,年龄34-79岁(平均54.85±11.16岁)。用高频超声检查受试者双侧腕管段正中神经,观察正中神经及其在四指被动运动过程中的声像图变化,分别在伸指位和屈指位测量正中神经横截面积和厚度。应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样本数据进行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检验,比较DPN组与对照组在声像图表现特征和各项测量指标间的差异,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40例正常对照组腕管段正中神经声像图表现特征为纵向扫查时正中神经呈束带状,最外层为连续的强回声带,其内为数条平行排列的低回声带,中间分隔有不完全连续的束状高回声带。最外层的强回声带较内部的高回声带的回声更强、更厚;横向扫查时正中神经呈类圆形、三角形或椭圆形,内见多个小类圆形低回声影均匀分布,呈“筛网状”,低回声影间散在分布多个点状强回声影,外周为环状强回声带;神经内部未见血流信号。40例DPN组腕管段正中神经声像图表现特征为神经束回声减低,神经内部结构模糊,神经外膜毛糙,神经境界不清和神经内部血流信号增多。DPN组检出腕管段正中神经异常的神经根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伸指位DPN组腕管段正中神经横截面积和厚度(分别为:13.38±4.45mm2,2.00±0.31mm)均大于对照组(分别为:8.42±1.56mm2,1.9±0.15mm);屈指位DPN组腕管段正中神经横截面积和厚度(分别为:11.95±4.31mm2,2.21±0.27mm)均大于对照组(分别为:7.19±1.29mm2,2.14±0.16mm),DPN组与对照组在伸指位和屈指位时正中神经横截面积和厚度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DPN组正中神经横截面积和厚度变化率小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频超声可清晰显示腕管段正中神经声像图和DPN腕管段正中神经声像图表现特征,可为临床DPN诊断提供可供参考的客观形态学依据;DPN腕管段正中神经横截面积和厚度均较正常增大,腕管段正中神经横截面积和厚度的高频超声测量可为DPN诊断和病变程度评估提供量化指标;伸屈指运动动态超声检查DPN正中神经横截面积和厚度变化率均较正常小,可用于腕管段神经卡压的评价,为临床实施周围神经减压进行术前评估和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第二部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腕管段正中神经声像图和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探讨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腕管段正中神经声像图表现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可参考的客观指标。材料和方法:依据糖尿病诊断标准、DPN诊断标准和DPN中医证候分型标准,收集2012年6月至2012年11月间来我院中医内分泌科就诊,符合本研究设定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70例,男30例,女40例,平均年龄63.20±12.53岁,平均空腹血糖17.38±2.39mmol/L,平均BMI24.16±2.08kg/m2,平均患糖尿病病史7.87±5.52年;应用高频超声扫查70例观察对象腕管段正中神经声像图并测量豌豆骨水平正中神经横截面积;分别按照年龄、BMI、病史和血糖对70例DPN进行分组,对各组间腕管段正中神经横截面积均值进行比较,根据中医证型诊断标准对70例DPN进行分型诊断,分为:气虚血瘀、阴虚血瘀、痰瘀阻络、肝肾亏虚四个证型,对各中医证型豌豆骨水平正中神经横截面积均值进行比较,并与各中医证型间进行Spearman秩相关分析;对腕管段正中神经超声异常征象的发生率按中医证型的严重程度做Cochran-Armitag趋势检验;运用SPSSl3.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探讨各中医证型与腕管段正中神经声像图改变的相关性。结果:(1)70例DPN中医证型诊断结果:气虚血瘀证28例,阴虚血瘀证18例、痰瘀阻络证16例、肝肾亏虚证8例;(2)70例DPN患者豌豆骨水平正中神经横截面积均值为13.95±3.75mm2,腕管段正中神经声像图表现为神经束回声减低(41例,58.57%),神经内部筛网状结构模糊(40例,50%),神经外膜毛糙(23例,32.86%);神经境界不清(16例,22.86%);神经内部血流信号增多(6例,8.57%);(3)在本组设定的各年龄组和BMI组间腕管段正中神经横截面积均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入院时血糖≤中位数组腕管段正中神经横截面积均值小于入院时血糖>中位数组;(5)病程≤中位数组腕管段正中神经横截面积均值小于病程>中位数组;(6)DPN腕管段正中神经声像图异常征象的发生率随着中医证型病变由轻到重逐渐升高(P<0.01)。(7)DPN各中医证型之间腕管段正中神经横截面积存在一定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横截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肝肾亏虚证(平均18.84±2.18mm2)>痰瘀阻络证(平均16.29±2.64mm2)>阴虚血瘀证(平均13.54±4.05mm2)>气虚血瘀证(平均11.48±2.05mm2);DPN各中医证型严重程度与豌豆骨水平正中神经横截面积有较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675(P<0.01)。结论:(1)DPN腕管段正中神经声像图改变与DPN病程、血糖相关,随着血糖的升高和糖尿病病程的增加,DPN腕管段正中神经横截面积均值增大;(2)DPN各中医证型间腕管段正中神经声像图改变存在一定的差异,DPN腕管段正中神经声像图异常征象的发生率随着中医证型病变由轻到重逐渐升高(3)DPN各中医证型间腕管段正中神经横截面积均值存在差异,腕管段正中神经横截面积测量可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量化指标;(4)DPN腕管段正中神经声像图表现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DPN中医辨证与超声检查相结合,可以用于辅佐中医分型及辨证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e-Flow成像技术对甲状腺肿瘤的血流信号显像分级特征及肿瘤血管病理学特征,探讨肿瘤血流分级特征和组织微血管形态、微血管密度与肿瘤良恶性的相关性。评价e-Flow技
目的:我国是个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继有机氯农药在80年代初被全面禁止使用以来,有机磷农药(organophosphatepesticides,OPs)和拟除虫菊酯类农药(pyrethroidpesticides,PYRs)就成
目的:   总结分析重症多形红斑的临床资料、治疗等,为临床治疗及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帮助。   方法:   1、收集2008年至2012年我科病房确诊的重症多形红斑病例共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