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癌症中心指出,卵巢癌死亡率居于妇科恶性肿瘤首位。目前卵巢癌的治疗方式以手术和化疗为主,手术只是小范围单纯切除,术后复发率较高,而化疗药物进入体内后较少有生物选择性,在杀伤正常细胞的同时会对机体正常组织造成毒副作用。雷公藤红素(Celastrol,CEL)具有较强的抗卵巢癌疗效,但它水溶性差,生物利用度低,且毒性较大。卵巢癌细胞表面过表达整合素ανβ5受体、胞内也过表达泛素连接酶TRAF6,且癌细胞内的还原物质谷胱甘肽GSH浓度是2-10 mM,约为肿瘤细胞外GSH浓度(2-20μM)的1000倍。为了克服CEL的不足,本论文设计、合成了具有主动靶向功能的还原敏感型纳米载体,用于CEL的肿瘤细胞靶向传递和胞内响应性释药。本课题分为四章:第一章,制备了聚合物分子mPEG-C18、mPEG-SS-C18、cRGD-PEG-C18、TIP-PEG-C18,利用1H-NMR谱图验证合成产物结构,计算多肽接枝率。结果表明:各聚合物分子已成功合成,cRGD-PEG-C18中cRGD的接枝率为37.5%,TIP-PEG-C18中TIP的接枝率为20.2%。第二章,制备了有靶向性和有还原敏感性的双功能聚合物胶束cRGD/TIP/mPEG-SS-C18,同时制备出了无靶向性和无还原敏感性的无功能聚合物胶束mPEG-C18,以及无靶向性但有还原敏感性的单功能聚合物胶束mPEG-SS-C18作为对照,筛选出cRGD肽的最佳密度,并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RGD肽的最佳密度为12%,mPEG-C18、mPEG-SS-C18及cRGD/TIP/mPEG-SS-C18胶束平均粒径分别为290.60nm、269.35 nm、224.33 nm;PDI分别为0.259、0.202、0.248;Zeta电位分别为-9.74 mV、-5.84 mV、-7.66 mV,胶束呈现均一且规则的球形结构;芘荧光探针法测定了mPEG-C18、mPEG-SS-C18及cRGD/TIP/mPEG-SS-C18胶束的CMC值分别为85 mg/L、68 mg/L、63 mg/L,显示出良好的稀释稳定性;将聚合物胶束和单核巨噬细胞RAW264.7以及卵巢癌细胞A2780共培养后,细胞存活率均在82%以上,溶血实验结果显示聚合物胶束的HR%均小于5%,细胞毒性实验和溶血实验共同验证聚合物胶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第三章,制备了mPEG-C18/CEL、mPEG-SS-C18/CEL、cRGD/TIP/mPEG-SS-C18/CEL载药胶束,并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mPEG-C18/CEL、mPEG-SS-C18/CEL、cRGD/TIP/mPEG-SS-C18/CEL载药胶束平均粒径分别为282.0 nm、304.1 nm、215.2 nm,PDI分别为0.39、0.38、0.28,Zeta电位分别为-9.53 mV、-13.6 mV、-6.51 mV;胶束呈规则的球形、外观圆整、分散均一;mPEG-C18/CEL、mPEG-SS-C18/CEL、cRGD/TIP/mPEG-SS-C18/CEL三种载药胶束的载药量分别为3.08%、2.63%、3.02%,包封率分别为99.63%、85.23%、87.34%;体外释药实验的60 h内,cRGD/TIP/mPEG-SS-C18组累积释药率为81%,为mPEG-C18组的1.56倍,表现出明显的还原敏感特性;溶血实验中载药胶束的HR%均小于5%,证明载药胶束也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DLS考察载药胶束具有长期稳定性。第四章,考察了mPEG-C18/CEL、mPEG-SS-C18/CEL、cRGD/TIP/mPEG-SS-C18/CEL载药胶束对A2780细胞的毒性以及细胞摄取情况。细胞毒性实验表明:与mPEG-C18/CEL、mPEG-SS-C18/CEL胶束相比,cRGD/TIP/mPEG-SS-C18/CEL胶束对A2780细胞的生长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通过CLSM显示靶向多肽的结合有利于增强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摄取效率,cRGD/TIP/mPEG-SS-C18胶束具有主动靶向性。本文构建的有靶向性和有还原敏感性的双功能聚合物载药胶束cRGD/TIP/mPEG-SS-C18/CEL可以提高疏水性药物CEL的溶解性,提高肿瘤细胞对纳米粒的摄取效率,降低CEL的毒副作用,显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效果,为临床上卵巢癌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