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对大鼠压疮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AI高(10ml/kg)、中(6ml/kg)、低(2ml/kg)剂量组,每组8只。模型组和AI组分别在造模前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AI一周。各组均行10%的水合氯醛麻醉,对照组不做处理,其他各组于压疮装置上受压(施加34.96kpa的压强),给予3个循环的I/R后各组大鼠一起实施安乐死。实验末,对受压部位皮肤颜色和形态的变化进行肉眼观察;采用HE染色,光镜观察皮肤肌肉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ELISA检测血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髓过氧化酶(MPO)、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一氧化氮(NO)的水平。结果1.对照组大鼠皮肤完整,与实验前比较皮肤颜色无明显差别;模型组和AI干预组大鼠皮肤亦完整,但与实验前比较皮肤出现持续非苍白性发红现象。模型组和AI组之间肉眼观察无明显差别。2.对照组大鼠皮肤组织结构正常,结构清晰且完整,附属器(如毛囊)较多且清晰。肌纤维横纹清晰,排列紧密,无明显炎症细胞浸润。模型组复层鳞状上皮变薄,表皮与真皮部分分离,结构层次不清晰。肌纤维间隙增宽、水肿,有断裂迹象和蜡样变性。肌组织萎缩、有自溶现象。炎性细胞明显浸润在真皮和肌肉组织中。AI干预组组织病理变化较模型组有所改善。3.与对照组比较,AI高剂量组ICAM-1有所升高,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他各组血清TNF-α、ICAM-1、MPO、NO和iNOS水平均升高,SOD均降低(p<0.01);AI中高剂量组中SOD、TNF-α、ICAM-1、MPO、NO和iNOS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AI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TNF-α、ICAM-1、MPO水平降低(p<0.01),但NO、iNOS和SOD水平的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I各组比较,AI低中剂量组SOD水平变化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他各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AI对压疮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压疮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炎症反应和抑制氧自由基形成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