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麻醉剂量七氟醚对胸腹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肺功能及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来源 :河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sh19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经胸腹腔镜微创食管癌根治术(minimally invasive esophagectomy,MIE)因其创伤小,视野清晰,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已经逐渐成为食管癌根治术的主流术式。MIE麻醉的气道管理主要采用双腔气管插管单肺通气和单腔气管插管人工气胸双肺通气两种,其中后者因其操作简便、气道损伤小等优势越来越多地被采纳。但由于食管癌手术范围广,创伤大,且人工气胸类似单肺通气也会造成肺组织萎陷,肺内分流增加、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肺顺应性明显下降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均可导致肺损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七氟醚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吸入性麻醉药,其肺保护作用已于动物及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但其高浓度吸入时心肌抑制效应强,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较高,全凭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时循环抑制明显。因而亚麻醉剂量的概念被提出,临床上吸入七氟醚复合静脉麻醉也是常用的麻醉方法,但是吸入七氟醚浓度多少为最佳并无定论,且亚麻醉剂量七氟醚是否还具有肺保护作用,目前尚未见临床研究报道。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比全凭静脉麻醉、大剂量吸入七氟醚麻醉,探讨吸入亚麻醉剂量七氟醚对人工气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是否具有肺保护作用,其次观察亚剂量七氟醚麻醉相对大剂量吸入七氟醚是否更具有循环稳定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1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心胸外科收治的择期人工气胸胸腹腔镜微创食管癌根治术患者6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各20例,其中亚麻醉剂量七氟醚组(SS组)采用吸入亚剂量七氟醚联合静脉输注丙泊酚维持麻醉;七氟醚组(S组)采用吸入大剂量七氟醚维持麻醉;丙泊酚组(P组)采用静脉输注丙泊酚维持麻醉。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性别、年龄、体重指数、肺功能、ASA分级);相关高危因素史(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史和糖尿病史);术中一般情况(人工气胸时间、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失血量、术中液体补充情况、尿量);用药量等,记录气管插管后5分钟(T0)、建立人工气胸30分钟(T1)、建立人工气胸60分钟(T2)、人工气胸结束(T3)、手术结束(T4)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气分析指标(Pa O2、Pa CO2),并计算各时间点氧合指数(Pa O2/Fi O2)。随访三组患者术后7天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中一般情况,包括人工气胸时间、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失血量、术中液体补充情况、尿量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舒芬太尼用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组相比,S组瑞芬太尼用量显著降低(P<0.05),SS组和S组顺阿曲库铵用量均显著降低(P<0.05);SS组与S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动力学:三组患者HR在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T1、T2时三组患者MAP均降低,T3、T4时有所回升,但仍低于T0,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与P组相比,S组MAP在各时间点(T0-T4)降低,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SS组在各时间点(T0-T4)均高于S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SS组与P组在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气分析结果:在人工气胸建立手术开始后,三组患者的Pa CO2、Pet CO2在各时间点均高于人工气胸建立前。与T0相比,三组Pa CO2在T1、T2、T3上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组Pet CO2在T1、T2、T3时与T0时间点比较同样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三组患者Pa O2、Pa CO2、Sp O2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时,SS组Pa O2/Fi O2高于P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t CO2在T2时SS组高于P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肺部并发症:SS组和S组肺部感染、胸腔积液、肺不张发生率均显著低于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S组和S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亚麻醉剂量七氟醚对行人工气胸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有一定的肺保护作用,对循环功能影响小,且可降低肌松药的用量。
其他文献
<正>《太平经》中的“戒”亦作“诫”,这是道教最早有文字记载的“道诫”。这时的戒律已十分详细,多数已涉及信徒们的修养及为人待物,同原始宗教的戒律已有明显的不同:原始宗教多重视祭祀中禁忌的戒律,而道教这时除继承这些内容并加以革新发展,以“道君”下降劝诫、警告或文告的形式来规范教团,约制行为,其戒律已有组织的功用,且偏重于修为与信仰,与宗教紧密相关。以下试做一分析。
期刊
背景:单基因糖尿病是由单一基因缺陷引起的一类分子病因明确的特殊类型糖尿病,通常以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方式遗传,部分母系遗传,包括成人起病的青少年糖尿病、新生儿糖尿病、母系遗传糖尿病伴耳聋综合征和罕见的糖尿病相关综合征。由于单基因糖尿病病因、发病机制明确,不同病因其护理、妊娠管理、治疗及预后存在差异。目前研究表明单基因糖尿病有一些共同的表型特征,然而在临床诊治工作中,由于其临床表现与1型和2型糖尿病存
学位
目的:探讨第一代非小细胞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s)吉非替尼(Gefiti nib)耐药的产生与自噬受体分子1(Neighbor of Brca1,NBR1)介导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I(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
学位
背景:膀胱癌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膀胱尿路上皮癌在所有膀胱癌中占比超过90%,是膀胱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膀胱尿路上皮癌具有易复发、进展快、转移早的特点,在临床工作中如何预测其侵袭性已成为泌尿外科的研究热点,这对临床诊疗工作及判断患者预后至关重要。目前临床上发现许多肿瘤标志物用来预测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侵袭性,但由于各自检测方法的特点未能在临床上推广使用。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在恶性肿瘤的发生、进
学位
背景: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世界上发病率排名第五位的恶性肿瘤,并且在癌症死亡率中排名第三,严重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目前来讲,根治性手术治疗、新辅助化疗及姑息性化疗、靶向治疗及近年来兴起的细胞免疫治疗是治疗胃癌的有效方法。虽然目前针对肿瘤的治疗手段进步了很多,但由于胃癌具有高转移和高度侵袭的特征,所以治愈胃癌仍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这就需要从分子水平研究其生物学行为;加强对胃癌发
学位
目的:分析冷刀锥切术(Cold Knife Conization,CKC)与宫颈环形电切术(Loop Electrosurgical Excision Procedure,LEEP)在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中的治疗效果。为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以2016年9
学位
目的:系统评估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实施基于患者和家庭为中心(Patient and Family-Centered Care,PFCC)模式的灵活性探视政策对于ICU患者谵妄发生的影响。方法:全面检索Pub 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 Fa
学位
背景:宫颈癌(Cervival Cancer,CC)是当前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的恶性肿瘤,同时也是在全球女性群体中发病率继乳腺癌之后第二大恶性肿瘤。现阶段,宫颈癌不仅对全球公共健康体系带来了十分巨大的压力,同时也给全世界每一个患者的家庭带来了特别沉重的经济负担。众所周知,绝大多数的宫颈癌患者均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躯体的宫颈组织后,逐渐
学位
背景: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以大脑黑质致密部区域中的多巴胺神经元退化为特征的疾病,是好发于中老年人的我国第二大常见的快速进展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显示中国人PD的患病率约为16–440.3/10万,PD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并且表现出男性优势。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数据显示,65岁以上年龄的患病率约为1.7%,截止至2016年全球约610万人受到PD的影响。P
学位
研究目的1.研究去泛素化酶卵巢肿瘤蛋白1(OTUB1)和白细胞介素15(IL-15)在子痫前期(pre-ec1ampsia,PE)胎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2.探讨OTUB1和IL-15对胎盘中滋养细胞的侵入、母胎界面免疫调节平衡的影响,有助于更好的预防、检测与治疗子痫前期。研究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收集胎盘组织病理蜡块100例,蜡块年限为2017年10月-2020年10月,其中70例PE患者胎盘组织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