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软资源是科技、信息、知识和人文等非自然资源,具有渗透性、共享性和再生性等硬资源不具备的特性。福建拥有着丰富的软资源,有效的开发和利用软资源并服务于城镇化,将对福建新型城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硬资源视角下城镇化缺陷基础上,通过经验研究和历史分析方法,发现软资源演化、分布与城镇化发展存在耦合关系,提出了软资源开发和利用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方向。沿此方向,本文选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数和万人中拥有文化事业机构数等15个变量构成软资源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方法测算出了 2011年至2013年福建省九个地区综合软资源和各类软资源指数得分情况。进一步分析,本文发现2011年至2013年福建各地区知识服务资源指数、人文资源指数、企业家精神和信息资源以及综合软资源指数得分均为厦门、福州和泉州等沿海发达地区靠前,而内陆山区落后;2011年至2013年福建各地区知识服务资源对综合软资源指数的贡献最大,是构成区域综合软资源的主导因素,人文资源指数、企业家精神和信息资源指数次之。结合福建各地城镇化分布情况,本文再深入分析福建省软资源分布与城镇化耦合关系,结果表明:福建各地区软资源丰富程度与城镇化分布密切相关。软资源丰富的地区,其人口聚集程度和城镇化率也相对较高;软资源欠缺的地区,其人口聚集程度和城镇化率则相对较低。福建各地软资源与城镇化发展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且相关系数在逐年升高,软资源与城镇化的耦合越来越紧密;各地区软资源指数聚类分析结果与城镇化率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这进一步证明了福建各地区软资源与城镇化发展存在耦合关系以及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基本结论。最后,根据相关结论,本文提出因地制宜、因“资”而发的城镇化模式,该模式可细化为特色小城镇、宜居宜业中小城市群、智慧城市和区域或全球网络节点城市四个层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