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私人军事公司(Private Military Company/Contractor,简称PMC)是一种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新兴事物。PMC的本质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这本无可厚非,但其特殊的业务模式已经超出了普通经济层面,冲击到了现代战争法领域。近年来,随着近年来费卢杰事件、黑水事件的相继发生,国际社会开始对该行业给予高度关注。在人们的印象中,PMC与传统意义上的雇佣军是完全等同的概念。诚然,PMC秉持着后者唯利是图的一贯作派,是传统雇佣军的新兴形式,但是由于规制雇佣军的各种国际条约,如《日内瓦四公约关于保护国际性武装冲突受难者的附加议定书》和《反对招募、使用、资助和训练雇佣军的国际公约》等对雇佣军的定义过于苛刻,无法适用于PMC。再加之PMC拓展了新的业务领域,这就使得国际层面的立法很难有效约束PMC的各种行为。PMC孕育于冷战结束后全球裁军和削减军费的大背景之下,兴起于军事职能民营化理念大行其道的20世纪90年代。它参与到现代武装冲突当中,带来了不少新的法律问题。本文通过研究PMC在战争法上的地位介绍了私人军事公司的历史发展及其在武装冲突中的权利义务,论述了PMC的行为对其母国和雇佣国可能造成的国家责任和其对传统战争法的造成的冲击,并展望了未来国际社会对PMC现象进行规制的可行性措施。文章基本内容包括引言、正文、结语三部分共六个章节:本文“引言”介绍了PMC兴起的背景以及目前在我国的研究现状,旨在于就论文的主体开宗明义,简要地说明撰写本篇论文的意义。第一章,即“私人军事公司(PMC)的历史与发展”。介绍了PMC起源和发展历程、行业范围以及国际社会对PMC所持的立场观点。第二章,即“与PMC相关的国际法立法现状”。通过介绍并阐述PMC在国际层面、洲际层面的立法现状来对当下PMC的国际规范进行剖析。第三章,即“私人军事公司雇员的法律地位”。笔者在该章节中列举雇佣兵、战斗员、平民和武装部队随员四类在现代战争法体系下有明确定位的身份,并探讨了PMC雇员在各种情形下符合这几类身份的可能性。第四章,即“私人军事公司与国家责任”。笔者对PMC母国应承担的国家责任和PMC雇佣国应承担的国家责任进行了分析,并对PMC的行为是否会破坏母国的中立地位等几个问题进行探讨。最后“结论”将本文的主要观点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对PMC这一新兴事务作了定性并对中国在处理PMC问题上的态度和立场提出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