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情况的日益发展,各地都在进行大规模的基础建设,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集体土地被征收。由于土地征收行为实质上是土地所有权的转变,利益的丧失势必造成大量农民失地失业,造成了农民生活水平下降、衣食无保障等社会问题,给整个社会的安定和谐也造成了威胁。同时,土地征收也是集体用地转化为国家建设用地的合法途径,在我国城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因此,如何改革与完善现有的征地制度,保障土地征收的合理合法实施,对失地农民的私益予以保护,平衡好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的复杂关系,是我国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从分析土地征收的基本特征入手,探索土地征收中涉及的利益主体并对各主体间的利益关系进入了深入研究,通过对各个利益主体所处地位和两两关系的分析,阐述了我国土地征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利益失衡现象,为下文对各主体间利益冲突的研究打下了理论基础。并详细分析了利益失衡引发的土地征收中的公私利益冲突现象及其主要因为,正是由于土地征收制度上的不完善和利益主体地位上的不对等引发了征地中的公私利益失衡,文章又借鉴了其他国家和地区处理土地征收中公私利益失衡的经验,对值得我国参考和借鉴之处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最后,通过对公私利益的分析,提出构建公私利益平衡体制的实现路径,希望能够构建我国征地制度中的利益衡平机制,以缓解目前征地问题中公、私益两相对峙的紧张局面,促进我国法治国家的建立与和谐社会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