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美贸易在两国建交至今的30年里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美国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中国也已经成为美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根据国际贸易理论,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从而在贸易中获得利益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目的。然而,双边贸易差额逐年增大的现状似乎与贸易双赢的特点相背离,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转移,我们应当给与重点的关注。
本文从理论上对中美贸易差额的成因和影响做了深入的比较和分析,对贸易差额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进而从差额规模的角度对中美贸易平衡问题进行实证分析。这部分研究分两个步骤进行:先从微观操作层角度对双方的统计口径进行校正;然后从宏观制度层角度对中美贸易差额的规模进行了一次有益的探索。研究表明:成因方面,计价方式的不一致以及对待香港转口贸易的不同处理方法造成了双方统计结果上的巨大差异,而产业转移和美国的高技术出口限制政策则是引起中美贸易差额扭曲的制度因素;而在影响方面,美国国内制造业失业增加是由中美贸易差额引起的说法是没有依据的。通过对中美贸易平衡问题进行实证分析,作者发现贸易统计体系对中美贸易差额有重要的影响。本文提出了改善中美贸易平衡状况的建议:正确看待中美贸易顺差,积极应对贸易纠纷;妥善处理好中美双边关系;扩大内需,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健全对外贸易数据采集制度,努力构建所有权贸易统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