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广东省中医院睡眠监测中心2012年3月到2013年3月期间就诊170例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SAS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规律。方法:本研究共收集符合纳入标准患者170例,填写事先制定的中医证候信息调查表,收集中医证候信息。将收集的病人信息用Excel软件建成数据库,用PASW statistic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整理中医四诊信息,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分别聚为6-4类,根据所聚类别的证候条目分布情况由副主任医师以上专家组成专家小组,对聚类分析的初始模型讨论后,进行修正并确立证型名称,最后对聚类中医证型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1.流行病学调查结果(1)病例总人数170人,平均年龄为46.09±13.69岁;中年组人数最多,75例(44.12%);其次是青年组59例(34.71%),老年组35例(20.59%),儿童组1例(0.59%)。男性患者119例(70%),女性患者占51例(30%)。(2)既往病史中高脂血症44人/次(25.88%);高血压23人/次(13.53%);糖尿病6人/次(占3.53%);冠心病2人/次(占1.18%);肥胖症41人/次(24.12%)。(3)脑力相关性职业138例(81.18%);体力相关性职业32例(18.82%)。2.中医证候特点(1)170例SAS患者中医四诊资料出现频次最高的症状分布如下:神疲乏力124人/次(72.94%);嗜睡85人/次(50.00%);肢倦82人/次48.24%)。分布频数最高的几种舌质、脉象分别是:舌淡红69人/次(40.59%);苔薄白72人/次(42.35%);苔白腻63人/次(37.06%);舌淡胖57人/次(33.53%);脉细83人/次(48.82%);脉滑74人/次(43.53%);脉数24人/次(14.12%)。(2)将170例SAS患者的证候信息进行样本分层聚类分析,分别聚为6-4类,经专家组讨论后,最终认为聚为5类时,四诊资料分散性最为合理,最符合临床辨证规律。所聚5类中医证型分别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痰湿证,痰热壅肺证,瘀血证。中医证型比例分布:痰湿证、脾气虚证均为47例(各占27.65%);肺肾气虚证32例(18.82%);痰热壅肺证27例(15.88%);瘀血证17例(10.00%)。(3)对聚类分型与专家辨证分型进行一致性检验:计数资料的相关性分析Spearman系数rs=O.819,P=0.000<0.001,提示两者一致性相对较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配对卡方检验:P=0.07>0.05,认为两种分型方法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pa检验:Kappa=0.886>0.75,近似统计量T=21.887,P=0.000<0.001,提示Kappa值具有统计学意义,两者的一致性较好。由以上检验结果提示本研究采用聚类分析所得出的中医证候分型情况与专家辨证分型情况一致性较好,可引为临床辨证参考。结论:1.SAS的中医证型主要分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痰湿证,痰热壅肺证,瘀血证五类。2.SAS的中医证型分布中痰湿证,脾气虚证占比例最大,考虑其中医证型的分布可能与广州地区地域气候特点有一定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