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ε-聚赖氨酸(ε-PL)是由25~35个L-赖氨酸单体组成的一种天然聚合物,作为一种广谱的抗菌肽在食品、医学、农药等领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然而,目前利用微生物法生产ε-PL存在生产强度低、发酵周期长、工艺不稳定等问题。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S.albulus的合成能力是目前工业化生产面临的重大挑战。为此,本研究采用了核糖体工程与发酵工程相结合的方法,对白色链霉菌(Streptomyces.albul
【基金项目】
:
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19B02021800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2021005);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ε-聚赖氨酸(ε-PL)是由25~35个L-赖氨酸单体组成的一种天然聚合物,作为一种广谱的抗菌肽在食品、医学、农药等领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然而,目前利用微生物法生产ε-PL存在生产强度低、发酵周期长、工艺不稳定等问题。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S.albulus的合成能力是目前工业化生产面临的重大挑战。为此,本研究采用了核糖体工程与发酵工程相结合的方法,对白色链霉菌(Streptomyces.albulus)进行了复合诱变及发酵过程的控制与优化,有效的提高了菌株生长性能和ε-PL合成能力,并进一步解析了对核糖体工程的作用机理,其主要的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核糖体工程筛选高产ε-PL的S.albulus菌株。首先,确定了新的菌种选育策略,即使用微孔板培养技术并结合酶标仪来快速检测产量。其次,以S.albulus FMME-545为出发菌株,通过常温常压等离子诱变(ARTP)结合核糖体工程选育了一株具有利福霉素抗性的高产菌株S.albulus FMME-545RX,其ε-PL产量达到2.44 g/L,相较于出发菌株提升了105%。之后,进行第三轮ARTP诱变将链霉素抗性引入其中,选育出一株“利福霉素+链霉素”双重抗性菌株S.albulus FMME-545RX-S,其ε-PL产量达到了2.88g/L。最后,在5L发酵罐上对其进行补料分批发酵,发酵192 h后ε-PL产量达到33.5g/L,相较于出发菌株提高了50%。2.解析基于核糖体工程的ε-PL高产作用机理。通过对比出发菌株S.albulus FMME-545和突变株S.albulus FMME-545RX-S的菌体生长性能和产物合成能力、菌落形态、转录水平,从这三个方面由表及里的进行分析。首先,通过菌体的比生长曲线和产物的比合成曲线对比分析发现核糖体工程可显著的提高菌体的生长性能和产物的合成能力。其次,从菌落形态的对比分析表明,突变株FMME-545RX-S其孢子成熟的更快,菌丝更为粗壮,形态分化周期更短。最后,从转录水平的差异性对比分析突变株FMME-545RXS其上调基因主要集中在氨基酸代谢、碳代谢和能量代谢这几个模块,对提高菌体的酸耐受能力和增加碳通量至关重要。3.基于发酵条件优化策略提高ε-PL的产量。通过对发酵过程中营养条件与发酵参数的进一步优化,确定了最优的发酵条件为:采用葡萄糖与蔗糖的双碳源发酵策略,发酵过程中最适p H和DO分别为3.80和30%。在此最优条件下,发酵192 h后,ε-PL的产量、生产强度和单位细胞合成能力分别达到了53.0 g/L、6.63 g/(L?d)和0.88 g/g,相比于出发菌株S.albulus FMME-545分别提高了130%、131%和118%。上述研究结果为ε-PL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其他文献
γ-聚谷氨酸(poly-γ-glutamic acid,γ-PGA)是一种天然生物聚合物,具有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保湿性,在生物医药、农业和化妆品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γ-PGA合成酶(即PgsBCA多蛋白复合体)是负责γ-PGA合成的唯一酶,由PgsB、PgsC和PgsA三个单体蛋白组成。课题组前期以谷氨酸棒杆菌工业菌株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F343为底盘细胞
恶性肿瘤的治疗一直以来都是医学上难以攻克的难题,目前最常用的治疗手段是药物治疗。然而,化学药物、多肽以及基因等治疗药物稳定性差且不具有靶向性,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细胞造成严重的副作用。因此,需要建立高效安全的药物递送机制,降低药物对正常细胞的伤害。外泌体是几乎所有细胞都能自发分泌的粒径为30-150 nm的脂膜性囊泡,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循环稳定性,是良好的药物递送载体。然而,外泌体本
氨基酸跨膜转运在工业微生物细胞生长和代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表达了目的基因的细胞被用作催化剂时,跨膜过程往往是影响催化效率的关键环节。全细胞催化剂细胞膜的理性改造是提高催化剂效率、改善底物或产物对游离酶不良影响的有效途径。然而现有的研究中,对以转运蛋白为核心的氨基酸跨膜系统的认识仍十分有限,尤其是重要工业微生物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中的相关基因,尚未获得鉴
N-乙酰神经氨酸(N-acetylneuraminic acid,Neu5Ac)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和食品等领域。通过可持续的生物技术方法生产Neu5Ac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酶催化法由于酶稳定性低、需要添加辅因子等缺点,大大提高了其生产成本。全细胞催化法具有操作简单和产物易于分离等优点,但依然存在转化率低、底物成本高的问题。本研究以粗分离的N-乙酰葡萄糖胺(GlcNAc)发酵液代
ε-聚赖氨酸(ε-poly-L-lysine,ε-PL)是由5-35个L-赖氨酸通过α-COOH和ε-NH2形成酰胺键连接而成的聚合物。由于ε-PL可以通过离子吸附与携带负电荷的细胞表面相互作用,故对于包括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性细菌、酵母菌、霉菌甚至病毒在内的多种微生物都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活性。目前,ε-PL在国内已初步实现产业化。然而,现有提取工艺路线中存在成本较高、用水量较大等问题。因此,本研究
重组毕赤酵母是发酵生产生物酶、药物蛋白等高附加值产品的重要宿主。但是,发酵后残存的废弃毕赤酵母是一种典型的半固态工业废弃物,产生量巨大,使用传统固态废物处理法对其处理有困难、不能缓解固态废物减量和环境污染的问题。废弃毕赤酵母是一种生物质,它具有农业废弃物所不具备的高能量密度化特征,含有大量的多糖和蛋白质。丁酸/丁醇是重要的平台化合物/生物燃料,其发酵生产均需要充足的氨基酸和碳水化合物作为氮/碳源。
郫县豆瓣酱是我国著名的发酵调味品,在中餐中广泛食用。营养性和功能性是豆瓣酱重要的健康指标。生物活性肽对营养和功能都起着重要作用,例如日本和韩国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并已经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研究。目前国内已有研究发现郫县豆瓣酱具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I-converting enzyme,ACE)抑制活性和抗氧化活性,但有关生物活性物肽的研究很少。因此本课题为探究和增加豆瓣酱的营养
适配体由于其高亲和力、高效性,已广泛用于识别小分子、蛋白质等各种靶标,但适配体的特异性一直以来被视为其固有属性,缺乏系统地研究,这制约了其在复杂真实环境中的检测。本文通过在大规模化学品库中进行虚拟筛选,发现适配体可以结合除预设靶标以外的潜在靶标,也就是具有混杂结合(Promiscuous Binding)现象,在识别靶标时出现假阳性的可能性较高。在巨大的化学空间内,使用传统的实验方法系统地筛选靶标
D-阿拉伯糖醇作为功能性糖醇,已被广泛的应用于食品、化工、医疗等领域。微生物法生产D-阿拉伯糖醇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如何改良生产D-阿拉伯糖醇菌株也一直被研究。本研究以热带假丝酵母CU-208为出发菌株,探究了关于D-阿拉伯糖醇的代谢途径,通过CRISPR Cas9系统进行基因编辑和标记基因的重复利用进行代谢改造,构建了分别以木糖或葡萄糖为底物生产D-阿拉伯糖醇菌株,其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
口服疫苗因其具有患者依从性高、接种方便、减少相关有害垃圾的产生以及能产生黏膜免疫等优点而备受关注。但是目前市面上存在的口服疫苗种类极少,主要是因为口服疫苗存在生物利用度低的缺陷。胃部的强酸性环境以及蛋白酶的降解、肠道中由酸到碱的p H变化、肠道黏液层的阻碍以及小肠上皮吸收过慢等不利条件制约了口服疫苗免疫效果的发挥。因此如何克服上述口服递送过程中的障碍并提高口服疫苗的免疫效果是口服疫苗研发中亟待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