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晚明同科进士黄道周、倪元璐、王铎三人,意气相孚,相约攻书,笔砚砥砺,爱赏者称呼为“三珠树”。三人作为晚明书坛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互相影响而各张旗帜,他们的行草大轴在章法表现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质与艺术特色。本文首先从晚明文艺思潮和行草大轴的兴盛入手,对晚明行草风尚及“三珠树”之间书学关联展开研究,涉及了三人的书学思想及取法对象。进而从他们的相关传世作品展开考量出发,重点通过比较“三珠树”行草大轴章法的同与异,归结出他们的行草大轴艺术创作既存在对轴线处理的部分趋同性,又更多地表现为和而不同的各自探索,即黄道周行草以章草遗韵与横向取势为特质,故而字遒行疏;倪元璐行草大轴的灵秀超逸与虚实布白,主要取决于浓润渴燥的艺术手法;王铎行草大轴的墨色造型与空间分割,主要得益于他挥斥八极的表现能力。稍早于“三珠树”的徐渭、董其昌则在“散”“淡”上各擅其长,惟时代最为相近的张瑞图在章法上最为契近。这些深具艺术成就与后世影响的人物个性鲜明,共同营造了晚明行草大轴的炽热风尚。而后,本文从清初行草大轴章法与“三珠树”的影响,以及碑学兴起后对“三珠树”行草大轴章法的继承与发展两个方面出发,讨论了考察后世书家对“三珠树”行草大轴章法的借鉴问题,并围绕自身的行草大轴创作实践阐论了相关的创作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