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不尽意论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ppom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因此语言问题就是文学的根本问题。中国古典文艺理论对此问题的探讨集中体现在“言不尽意”论中。这一理论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仅是有关语言的一个命题,它实际上是包括“诗言志”、“诗缘情”、“立象以尽意”、“得意忘象”等一系列的中国古典诗学理论在内的理论体系。“言不尽意”论直接影响到国古典诗歌含蓄隽永、意境深远的艺术特征的形成。本文从“言不尽意论的提出及发展过程”,“言不尽意意识产生的根源”,“志和情——诗歌语言所不能尽之意”,“立象以尽意——言不尽意对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的影响”,“得意忘象——言不尽意对中国古典诗歌鉴赏的影响”五个方面对“言不尽意论”进行阐释。一、言不尽意论的提出及发展过程“言不尽意”是一个哲学命题。它反映的是存在和人们的表述方式之间的矛盾。“言不尽意论”经由老庄发展到魏晋的王弼已是哲学领域中的重要命题。魏晋时期也是“言不尽意论”在文学领域产生重要影响的时期。自陆机、刘勰、钟嵘之后,刘禹锡、皎然、司空图、严羽直至清代王士祯都不断地对“言不尽意论”进行阐释和创新,从而形成了一系列独具诗味的诗学理论。二、言不尽意意识产生的根源这一观念的产生根源于中华民族轻鬼神重人事的早熟,以及人们由于自然环境的影响而形成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直觉思维和整体思维。这种思想和思维发展到后来就形成道家哲学的“道”本体论。先秦时期的礼乐制度对“乐”的重视,也对“言不尽意论”的产生有着重要影响。三、志和情——诗歌语言所不能尽之意“言不尽意论”在哲学领域揭示的是语言和表述对象之间的矛盾。在文学领域与之相对应的就是诗歌语言与它所要表述的对象之间的矛盾。那么,诗歌语言的表述对象是什么?对此,中国古典诗歌理论有明确规定,即“诗言志”和“诗言情”。“言志说”和“缘情说”是中国诗学理论中两个根本性理论。这两个理论产生的时间和侧重点虽有不同,但在实际创作中,“志”和“情”是不可分割<WP=4>的。“志”可以指人的理想、抱负、哲学观等理性认识,体现儒家思想中便是“仁”,是人们改造社会和改造自我的理想。在儒家思想中便是“道”,是人们对待世界的“自然物为”的态度。“情”是指人的情感、情绪,它因个体的不同而不同。但同时也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志”和“情”复杂而深厚,越发使人们难以言尽。所以人们更加注重隐藏在诗歌语言中的言外之意。四、立象以尽意——言不尽意论对中国古典诗歌创作的影响诗人们对言外之意的追求,在诗中通过三个途径来达到。第一,竭力拓展普通语言的诗性特征。汉字是象形文字,具有形义音之美,诗人们将汉字表义功能和形音之美发挥到极致,创造出五言诗和七言诗这样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第二,诗人们注重个人气质和素质的培养,以“浩然之气”来充实诗歌的内涵,提高诗歌的格调。第三,诗人通过物象、兴象、意象构建了一个诱导读者参与的诗性空间,从而在读者的再创造中,达到意境的高度。五、得意忘象——言不尽意对中国古典诗歌鉴赏的影响既然诗歌是意在言外,那么对诗歌的鉴赏就须不受语言的束缚,要“得意忘象”、“得象忘言”。这就是中国传统的直觉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在中国古典诗学中的体现便是“悟”和“味”。“悟”是超理性把握,它通过“虚静”和“坐忘”达到。“味”是通过感官直观体验来获取一种非理性的直觉。
其他文献
目前,我国的农业面源污染形势非常严峻,对农田面源污染的控制与治理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的重要任务,我国当前点源污染治理已经初见成效,但面源污染由于其量大面广、变化快
语文综合性学习在突出学生“自主活动”的同时,并未弱化教师的作用,而是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变革要 求,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更低控制度、更具参与性、更重个别化、更需协同
<正>企业文化只有扎根于职工心底,成为职工的文化自觉,才能成为现实"文化力"。国网河北涞水县供电公司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放在解决"落地"问题上,同生产、经营、管理以及战
在可靠性工程实践中,环境因子是对不同试验条件下的试验数据进行综合利用的重要参数。环境因子理论计算方法在工程应用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探讨了指数型数据环境因子的工程
随着社火逐渐成为中国各地发展文化旅游和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着重强调“社火”具有文化属性的“社火文化”一词也开始在社会上流行起来。目前,社火文化传承、变迁中的新趋势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和最大的教育系统,拥有的教师总量居世界之首,如何搞好我国学校人才资源的配置与管理,提高教育人才资源利用的效率与效益,并解决当前学校人才资源相对不
以香椿叶提取物为原料,以吸附率和解吸率为指标,考察了9种大孔树脂对香椿叶黄酮的吸附与解吸性能,并结合静态吸附动力学,筛选出适宜纯化香椿叶黄酮的大孔树脂为NKA-9。运用静
项目后评价是总结项目取得实施效果和社会效益的重要手段。逻辑框架法是项目后评价中一种常用的定量分析法,它将项目关键要素组合起来分析其内在的因果关系与逻辑关系,为项目
中医经典是后世中医学发展的源头,其中所蕴含的学术思想对后世中医流派的学术有着重要的影响。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是中医经典之一,其中的妇人三篇更是后世中医妇科学的
遥感图像目标识别技术是计算机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领域非常活跃的研究课题。本文结合数学形态学和分水岭算法,提出了一种新的遥感图像目标识别方法。 本文首先采用分水岭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