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螺旋锥齿轮传动平稳、承载能力高,是机械传动中的重要零件。螺旋锥齿轮设计和分析过程以弹性啮合为基础,运用假想平面或平顶产形轮加工,满足了现代齿轮对高速、高负荷、高性能的要求。为提高使用性能,螺旋锥齿轮需要热处理,但是热处理后的轮齿有一定的变形量,使其获得的机械加工精度降低。因此,需精整加工轮齿变形量,但由于其特殊的轮齿形状,使精整加工十分困难。随着终加工工艺技术不断的发展,一种先进的、无高频振动、非接触式的电化学光整加工方法备受关注。而传统的机械光整加工是一种接触式加工,加工过程中刀具的选择受被加工工件硬度的制约,且存在高频振动。大量实践表明,与传统的机械光整加工相比,电化学光整加工可使被加工工件获得良好的微观形貌,显著提高工件的加工质量。通过阳极表面的形状精度和微观形貌的变化分析其表面溶解特点,进而研究螺旋锥齿轮电化学光整加工的相关问题。阳极微观形貌的变化表明,电化学阳极溶解速度与极间间隙成反比关系,极间间隙越小,阳极表面的金属去除量越大,并且阳极表面微观轮廓的凸凹不平强化了阳极溶解;光整过程中,阳极表面微观尖峰变成圆弧形状,极间间隙越小,圆弧状越明显,整平效果越佳;工具阴极的展成运动,很好的解决阳极表面的凸凹不平。齿轮的精整加工工艺,都是在加工过程中逐渐逼近所需齿形。由逼近原理可知,微观上螺旋锥齿轮的齿形是由最基本的点、线、平面和圆弧面组成,因此,本课题侧重于螺旋锥齿轮齿面的电化学光整加工工艺的基础问题的研究:通过改造机床,并设计出所需的阴极结构、阴极装置、阳极装置及其电解液循环装置去搭建实验平台,通过建立的实验平台对阳极进行光整加工,并通过阳极实验前后的表面形状精度和其微观形貌的变化为螺旋锥齿轮的齿面质量分析做铺垫。分析展成式电化学光整加工阳极工件的流场设计思路,在常规实验条件下,利用所设计的流场和实验装置不仅使电化学光整加工前致密性不好、有明显切削划痕、微观形貌是尖峰形状的阳极变为致密性好、无切削划痕、微观形貌是圆弧形的工件,进而提高其使用性能,且光整后的阳极的平面度和圆柱度公差等级分别由IT8提高至IT4、IT6提高至IT2。该实验数据表明课题的思路是正确的,研究方向和实际应用是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