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研究目的:临床部分:探讨血清解偶联蛋白2(UCP2)和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水平在脓毒症患者中的相关性及应用价值。基础部分:在脓毒症心肌细胞中探索UCP2调控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焦亡经典通路的相关机制。研究方法:临床部分:UCP2-入组患者分为三组:ICU对照组:n=15;脓毒症非休克组:n=20;感染性休克组:n=53。收集入组患者入ICU24h内的外周血,对于sept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临床部分:探讨血清解偶联蛋白2(UCP2)和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LRP3)水平在脓毒症患者中的相关性及应用价值。基础部分:在脓毒症心肌细胞中探索UCP2调控NLRP3炎症小体介导的焦亡经典通路的相关机制。研究方法:临床部分:UCP2-入组患者分为三组:ICU对照组:n=15;脓毒症非休克组:n=20;感染性休克组:n=53。收集入组患者入ICU24h内的外周血,对于septic shock组,还将收集患者转出ICU(或死亡)时的外周血。NLRP3-入组患者分为五组:健康对照组:n=30;ICU对照组:n=22;感染对照组:n=19;脓毒症非休克组:n=33;感染性休克组:n=83。收集入组患者入ICU24h内的外周血,健康人群标本为当天体检后检验中心剩余血清标本。血清UCP2和NLRP3的水平均由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进行检测。同时收集如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功能衰竭(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评分、乳酸等临床资料和相关检查检验结果。基础部分:首先,建立脓毒症离体和在体模型,将AC16细胞用1mg/L的脂多糖(LPS)刺激12h,而小鼠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进行造模。在细胞水平,通过质粒上调/siRNA沉默UCP2,在动物水平,通过京尼平(genipin)抑制UCP2从而实现对UCP2的调控,进而研究UCP2对NLRP3炎症小体的调控作用。研究过程中,还对各组心肌细胞形态、线粒体损伤、NLRP3炎症小体通路关键蛋白(NLRP3/GDSMD(gasdermin)/cleavedcaspase-1)及通路相关促炎症因子(IL-1 β/IL-18)进行检测。结果:临床部分:感染性休克组及脓毒症非休克组的血清UCP2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63.21±29.99 vs 115.96±32.99 vs 60.56±10.05pg/mL,P<0.001)。入 ICU 时的血清UCP2水平在诊断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方面,其曲线下面积(AUC)高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降钙素原及白细胞计数。入ICU血清UCP2水平对28d病死率的预测AUC为0.704,高于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高血清UCP2水平的患者(>246.52pg/mL),其28d病死率明显高于低血清UCP2水平的患者(<246.52 pg/mL)。入ICU时血清NLRP3水平在感染性休克组显著升高(431.89,386.61-460.21pg/mL),相比健康对照组(23.24,9.38-49.73pg/mL),ICU 对照组(74.82,62.71-85.93pg/mL),感染组(114.34,99.21-122.56pg/mL),及脓毒症非休克组(136.99,128.80-146.98pg/mL;P<0.001)。在诊断感染性休克方面,血清NLRP3的诊断价值并不亚于SOFA评分。高血清NLRP3水平的患者(>147.72pg/mL)具有明显升高的30d病死率。脓毒症心肌病患者具有更高的血清NLRP3水平。入ICU时血清UCP2与 NLRP3 水平(n=88)具有高相关性(r=0.966,P<0.001)。基础部分:通过LPS及CLP进行脓毒症造模后,UCP2的基因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均明显升高。抑制UCP2导致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反映在NLRP3/GSDMD/cleaved caspase-1蛋白表达的增多、促炎症因子IL-1 β/IL-18水平的升高、心肌细胞焦亡比例的增高。重要的是,上调UCP2的表达在细胞水平可以抑制以上情况。另外,我们也发现沉默或抑制UCP2可导致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ROS产生增多、ATP生成减少、细胞内mtDNA拷贝数减少,提示UCP2对线粒体的保护作用。结论:1.上调UCP2保护线粒体,抑制NLRP3炎症小体激活,可改善脓毒症的器官损伤(心脏)和炎症反应。2.UCP2与NLRP3从临床到基础的密切相关性,体现线粒体与NLRP3炎症小体的密切关系。3.脓毒症时UCP2升高可能是机体的代偿反应。4.UCP2可作为脓毒症治疗的潜在靶点,具体干预方式和时机需进一步探索。5.血清UCP2、NLRP3水平可协助诊断脓毒症/感染性休克。6.血清UCP2、NLRP3水平与脓毒症严重程度、器官功能正相关,高血清水平提示预后不良。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胰腺癌是一种难以早期诊断且对现有治疗不敏感的顽固性疾病,是死亡发病比最高的实体肿瘤之一,其以预后极差著称。众所周知,侵袭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标志之一,而胰腺癌局部血管侵犯和远处转移均提示预后不良。因此,深入探讨胰腺癌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将有助于优化治疗靶点,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局部黏着斑激酶(focaladhesion kinase,FAK)是一种功能复杂的酪氨酸激酶,已有较广泛的研究发
第一部分阴道念珠菌对雷夫康唑的药物敏感性测定及分析目的:本研究通过测定中国不同地区阴道念珠菌病临床分离株对雷夫康唑、氟康唑的药物敏感性,讨论我国阴道念珠菌对雷夫康唑的耐药情况。方法:按照CLSIM27-E4药物敏感性测定标准,通过微量稀释法测定525株阴道念珠菌(白念珠菌503株,光滑念珠菌14株,热带念珠菌5株,近平滑念珠菌3株)对雷夫康唑、氟康唑的药物敏感性。结果:525株阴道念珠菌中仅1株白
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为茄科枸杞属多年生落叶灌木,其干燥成熟果实枸杞子是我国大宗常用中药材。枸杞红瘿蚊Gephyraulus lycantha Jiao&Kolesik是宁夏枸杞的主要成灾害虫,以幼虫为害枸杞花蕾,致使花蕾畸形膨大,形成灯笼状虫瘿,造成枸杞减产。枸杞红瘿蚊拟长尾小蜂Pseudoteorymus jaapiellae Yanget Chen为枸杞红瘿蚊幼虫的主要
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恶性程度高,预后不佳,5年生存率低于20%。ESCC的发生发展与吸烟、饮酒、不良饮食习惯和亚硝胺类化合物的摄入等因素有关。测序结果显示ESCC基因背景复杂,存在增殖、分化、细胞周期调控、氧化应激、表观遗传等多个信号的异常,导致其目前尚无明确的精准治疗手段。氧化应激是癌变过程中的重要
研究背景麻风是一种由麻风分枝杆菌感染导致的传染性疾病,具有致畸残性,曾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特征性的侵及皮肤、黏膜和周围神经组织。近年来,全球每年新发现麻风病例约200,000例,提示麻风分枝杆菌仍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在流行区域内,≤5%暴露于麻风分枝杆菌环境中的人群最终发展成为临床患者。这说明,感染并最终发展成为有临床表现的麻风病具有一定的倾向性。患者的类型、细菌密度指数等决定其传播麻风分枝杆菌的可能
长期航天飞行中,航天失重、节律紊乱等因素引起的认知功能减退,严重影响航天员作业能力和航天飞行任务的完成。开展该条件下的认知损伤机制研究,寻找有效的防护措施,是国际航天医学领域重点关注的问题。航天特因环境应激所诱导的认知功能损伤,是正常健康人群在特因环境下,面临远超本底作业强度的任务时,诱发的认知功能减退。功能性损伤没有明确的病变部位,靶点不明确,现代医学难以发挥作用。中医药强调从整体出发,辨证施治
研究背景及意义软骨组织的自我修复和再生能力极为有限,由各种因素所致的软骨组织缺损的修复一直是临床面临的巨大挑战。组织工程技术应用生物学和工程学原理,有望为受损软骨组织的再生提供先进的治疗策略,但目前该项技术尚未实现大规模的临床转化应用,主要瓶颈之一在于种子细胞来源问题。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类存在于多种组织的成体干细胞,因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以及不涉及伦理问题而备受研究者青睐。其中,脂肪来源干细胞(adi
研究背景:护理照护力量在预防深静脉血栓领域发挥的关键作用已得到肯定。2018年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同意开展加强肺栓塞和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防治能力建设项目》,对进一步做好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目前,在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领域,指导护理实践的指南、系统评价、专家共识层出不穷,循证资源丰富。然而目前尚无预防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最佳护理实践方案。因此,亟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大类疾病,多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针对肿瘤的治疗手段也在不断改进。其中,针对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 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 1,PDL1)的抗体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的获批改
研究背景先天性小耳畸形是一种以耳廓形态异常为主要症状的疾病,从部分结构缺失到整个外耳轮廓的缺如,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和日常生活。我国小耳畸形发病率约为3.06/10000,每年有大量的小耳畸形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治疗。耳廓重建是最复杂的整形外科手术之一,通常需要经过2-3次手术。目前,耳廓再造过程中最常用的支架材料是自体肋软骨,术中从单侧胸壁采取肋软骨,通过拼接设计为耳廓形态的软骨支架,移植到耳后乳突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