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首先从临床方面观察安肠愈疡汤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的疗效,然后从实验方面观察大、中、小剂量的安肠愈疡汤对UC实验大鼠的疗效,并通过多指标合参从多层次探讨其作用机制,以期为临床治疗UC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首先以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门诊及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慢性复发型或持续型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的病例共60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中药组30例,对照组SASP组30例,分别服药2月,观察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疗效;对有效病例随访6个月,观察6月后两组复发情况。然后进行动物实验进一步验证其临床疗效并探讨作用机理。结果:临床结果显示:在临床综合疗效、中医症候疗效、中医主要症候积分、镜下结肠粘膜疗效、粘膜组织病理疗效、血小板计数变化多项指标方面,安肠愈疡汤组效果与SASP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远期疗效:在复发率、随访时中医症候积分变化两方面,安肠愈疡汤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结果显示:1.实验一结果说明安肠愈疡汤具有较好抗炎和促进溃疡修复的作用,特别是中剂量组效果最优。2.实验二结果显示:治疗后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IL-6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而IL-13的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安肠愈疡汤中剂量组疗效最好,与模型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SASP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lor P<0.05),安肠愈疡汤大剂量组与SASP组疗效相当(与模型组比较P<0.05,与SASP组比较,P>0.05),小剂量安肠愈疡汤组效果最差(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实验三结果显示:模型组结肠粘膜NF-κB阳性细胞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安肠愈疡汤中剂量组结肠粘膜NF-κB阳性细胞表达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安肠愈疡汤大剂量组、SASP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安肠愈疡汤小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安肠愈疡汤大、中剂量组与SASP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安肠愈疡汤为治疗慢性复发型或持续型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的安全有效的方剂,从临床和实验两方面探讨其作用机理,分析如下:1.抗炎止痛,促进溃疡修复。2.下调致炎细胞因子、上调抗炎细胞因子和抑制NF-κB的活化,从而使免疫功能恢复正常,控制持续扩大的炎症反应。3.改善肠粘膜的血液循环,促进溃疡面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