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政全书》艺术思想研究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M123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研究基于农业生产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地位,着重探讨文化生成机制下农业与中国艺术思想的内在关系。《农政全书》是我国明代末年出现的一部农业科学著作,被誉为是我国古代农学的百科全书。它全面继承了中国古代农学传统,广泛吸收西方农田水利知识,从农政和农业生产技术的角度关注农业生产,突出农业生产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详细陈述了农业生产的基本环节。内容广泛而有代表性,对农业生产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 本研究以《农政全书》为文本展开,着重于对《农政全书》艺术思想的研究。 全文共六个章节。第一章引言,介绍选题的背景、研究方法和选题意义,综述目前对《农政全书》及其作者徐光启的研究情况。 第二章介绍徐光启的生平著作及《农政全书》的成书背景、主要内容,并结合文化体制从思想层面揭示《农政全书》与中国艺术间的关联性。 第三、四、五章是本文的中心,主要探讨《农政全书》的艺术思想,共三个层面:农本思想、天人合一思想、理性思想。第三章分析《农政全书》中的农本思想。着重从该书的体系及重农言论等内容分析体现出的农本思想。在此分析的基础上,对农本思想进行了渊源考察,从深层揭示农本思想是中国艺术思想之源的内在关系。第四章着重分析《农政全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传统农学“三才”观是天人合一思想在农业生产现实的具体化。《农政全书》全面地继承了这一思想。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天人合一思想进行了考察,揭示它与中国艺术间的关系。第五章结合《农政全书》中的大量农田水利设施、农器等分析它的理性思想。并在中国理性思想传统的背景下探讨理性思想与中国艺术的关系。 第六童总结伞文。
其他文献
杨潮观是清中叶的一位杂剧作家,他的短剧集《吟风阁杂剧》将短剧创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在我国戏曲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全面分析杨潮观及其《吟风阁
本文立足于晚明社会的特殊性,在继承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运用历史学、考古学、艺术学的方法展开实证研究,分析晚明文人意趣及晚明陶瓷纹饰的渊源,揭示晚明文人意趣对于景德镇
在二十世纪的思想史上,“身体”成为一个不断出现的名词。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各国学者纷纷关注“身体”问题,对它的阐释遍及各个研究领域。 进入视像时代后,各种媒体生产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