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所引起的巨大能量的持续释放,世界各国逐渐开始关注和重视科技带给经济的促进和推动作用,纷纷开始实施科技强国、人才竞争战略。特别是二十世纪中叶的英国剑桥科学园和美国硅谷的成功进一步证实了“科技+人才+政策”不仅能带动一个区域的经济飞速发展,而且能带动周边区域、甚至是整个国家经济的腾飞。基于此,本文课题研究对象是高新区(全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或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人力资本,方法论是引入生态学对自然界生态系统的群落、种群、生物个体研究的方法与测算模型,目的是用一种全新的视角,从研究对象的本体出发,与当前研究人力资本等相关对象由外而内的方式相反的方向——由研究对象本体特征为出发点,进而推出适合人力资本存量增长的环境和政策等建设方案。首先,本文对科技人力资本理论进行梳理和综述,重点概括了我国人力资本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分三个阶段结合我国当时的国情说明了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特点;并对人力资本概念进行界定,明确本文科技人力资本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同时,对科技人力资本的特定研究域——国内外较成功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运作模式进行比较研究,列出科技人力资本的外在因素的异同点。其次,搭建基于生态学思想的跨学科模型框架,主要围绕生态位理论及其测度展开,包括生态位理论、生态位宽度与重叠计测模型、生态场理论、生态优势度、多样性指数与均匀度指数模型、生态位构建理论及进化惯量与动量模型等。将生态学研究对象和社会学研究对象进行相似度拟合,并从理论上证明交叉科学运用带来的全新图景的可行性和理论-实践的非常价值。最后,从我国高新区科技人力资本结构生态拟合度、创新生态拟合度、感知生态拟合度、流动生态拟合度、重叠生态拟合度以及进化生态拟合度等六个方面进行实证研究,建立多个高新区科技人力资本不同维度的生态拟合模型,比较真实的反映现实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能够为政策制定和高新区运作提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对实践操作具有更加量化的指导作用。